
这是舍得智慧说的第826篇原创文章
2025 我们一起携手攒劲,实力盛放
从在芜湖江边许下誓言的工程师,到六十三岁带领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掌舵者,尹同跃用二十一年的时间,将当年的豪言,变成了今天台下如潮的掌声。
然而,身处事业顶峰的他,却曾直言:“我们是一家胆子比较小的企业。”
这位以审慎为信条的领航人,凭何定力与智慧,引领奇瑞跑完这场跌宕起伏的资本长跑?这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企业生存哲学与长远眼光?
▲ 点击查看尹同跃如何21年磨一剑
1997年,尹同跃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一汽的“铁饭碗”,稳定、光鲜;另一边是家乡芜湖的一片荒滩,和一个从零开始的造车梦。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在那间小草房里,奇瑞只有梦想,却缺人才、资金、技术。尹同跃曾说:“干不下去,就把企业送给别人。”言语轻松,背后却是他早已做好的最坏打算。
他舍去了对个人得失的计较,得到的是一份义无反顾的担当。这种敢于“all in”的决绝,成了他攒劲人生里一块沉甸甸的压舱石。
尹同跃曾表示,自己参与直播多少有些“形势所逼”。虽然最初并不适应,但他逐渐认识到,这种形式能让他与用户建立更直接的连接。
于是,这位年过六旬的车企掌舵人,开始主动学习这门新课题,认真拥抱变化。
在直播镜头前,他说话诚恳、风格朴实,言语间还带着自然的幽默,很快便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从“不愿”到“走进”,这背后是一种清醒的取舍。他放下资深车企人的身份包袱,选择以更开放的态度融入新时代的对话。对他和奇瑞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攒劲?
面对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锁,尹同跃带领团队奋战500天,终于实现发动机技术的突破。然而,当他迫不及待想向省领导展示成果时,车辆却在行至合肥东门时突然趴窝,最终只能默默拖回。
这次看似挫败的经历,成为奇瑞技术路线上最关键的一课。若不舍去急功近利的心态,如何沉淀出坚实的技术根基?若不能在挫折中持续蓄力,又怎能走通自主创新的漫漫长路?
在节目中,当被问及企业发展中最难忘的里程碑,尹同跃的回答令人意外。相比后来的百亿、千亿成就,他更清晰地记得企业实现第一个亿元营收的时刻。
那时的奇瑞,要凑齐100台车,需要全厂上下连续奋战多日。为何在质疑声中前行的岁月,反而成为他最珍贵的记忆?这份对创业初期的特殊情感,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从芜湖江边那个心怀家乡的汽车追梦人,到荣获“饶斌奖”的行业开拓者,尹同跃的创业之路,是一条以坚守淬炼成就的进取之路。
他舍捷径、啃硬骨,以时间为酿,终换来自主创新的底气与尊严。这份坚持,正如舍得酒一般,在岁月沉淀中历久弥香。
站上顶峰,那条走了许久的道路尽头,究竟通向怎样一片“远山”?
10月19日,距离《舍得智慧人物》第七季第九期——《长行见远山:郎永淳对话尹同跃》全网上线,仅剩10天!
买节目同款老酒,与大咖共饮舍得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