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白酒市场行情有目共睹,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前几天,笔者和某头部企业的一位大区总监吃饭,他坦言目前自己品牌的动销压力很大,并感慨,“汾酒到底怎么做的,发展还是那么快。”

今年前三季度,汾酒营收达到221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199.71亿元的营收。从增速来看,汾酒前三季营收增速28.32%,在6家头部企业中速度最快,在整个白酒上市公司中,增速位居前列;净利润增速达到45.7%,在主流企业中,该增速位居第二。以汾酒这样的大体量,能保持这么高的增速殊为不易。

2017年,“汾酒速度”开启!在2017~2021年的五年间,汾酒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约4.5倍和8.8倍(以2016年数据为基数计算)。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汾酒发展质量显而易见。2022年上半年,“汾酒速度”依旧。显然,汾酒发展很快,而且是持续得快!

本文试图在营销层面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汾酒为什么发展那么快?“汾酒速度”为什么可以持续?作为一个样本,“汾酒速度”的价值是什么?

1

汾酒为什么那么快?

近六年来,汾酒在各条战线上提出的战略方针有不少,但在笔者看来,营销层面的“两头带中间”值得深入研讨。“两头”是高端的青花汾酒和低端的玻汾,“中间”则是巴拿马金奖、老白汾等产品。汾酒对“两头”的产品采取了不同的渠道和品牌策略,获得的效果也不一样。

(一)玻汾开路

“两头带中间”的两头都很重要,玻汾这一头的作用值得先分析。

2017年开始,玻汾被列为战略产品去推广,企业拿出资源来做终端,该产品得以进入更广大的消费者视线中。汾酒品牌、纯粮酒、良好的适口性和饮后反应、四五十元价位,玻汾的性价比由此产生。

在这方面,合适的经销商当然很重要。比如上海市场,一开始合作的是具有商超优势的经销商,市场推进并不快;但换成具有终端(烟酒店)优势的经销商后,市场迅猛发展,连续翻番。

玻汾,堪称汾酒品牌的开路先锋。作为汾酒目前省外的第一大市场,河南市场崛起首先依靠的是玻汾。以河南为代表的环山西市场升温后,汾酒对玻汾供应量进行宏观调控。在对成熟区域控货的同时,玻汾在南方市场却被当做开路利器。纵观全国市场,无论是环山西区域,还是长江以南市场,汾酒品牌的升温,都离不开玻汾。

玻汾发展是良性的,一个直观指标就是量价齐升。在2017年之前,玻汾价位不过40多元,但现在已经成为50~60元价位的口粮酒典范。网上有各种口粮酒的测评,玻汾都是该价位的首选品牌。需要深思的是,在2017年之前,该产品就不是口粮酒典范吗?其实,这一切都是营销策略的成功。汾酒用营销的力量让好产品和更多的消费者见面。

玻汾量价齐升,提升了终端网点对汾酒的信心,也在短期内让汾酒的可控终端大幅提升。2017年,汾酒在全国的可控终端网点不足万家,但2021年已经突破100万家,今年预计能达到120万家。由此,玻汾也提升了经销商对汾酒发展的信心,增强了经销商对汾酒的凝聚力。

今年汾酒推出了玻汾献礼版,零售价在百元以上。这将让汾酒在大众酒这一头实现升级,颇具战略意义。

(二)青花汾酒在次高端发力

在玻汾打粮食、烘托市场的时候,青花汾酒的布局也在同时进行。青花汾酒面向的是政商务接待用酒,在品牌上它是形象担当,战略主导。

在2017年之前,汾酒所有对外形象广告中,均没有强调“青花汾酒”这个品名,但从2017年开始,这个品名开始强调了。这是汾酒品牌推广史上首次突出某个单品,这也是汾酒品牌产品化的开始。


青花汾酒首先也是在环山西布局,并在市场基础较好的北京、陕西、山东等地开始起势。在笔者看来,玻汾前期拓展的终端店也会青花汾酒推广提供了渠道基础。青花汾酒推广选择的都是核心店,而这些店其实都是从玻汾的终端店选出来的。

从2020年开始,汾酒开始聚焦青花汾酒。从2021年开始,汾酒制定了“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的产品策略,将青花汾酒20作为主力放量产品。比如在终端店投入盒盖奖,促进动销;开始推广“汾享荟”,以互联网手段规范渠道库存、物流走向和利润分成等。

2021年青花汾酒营业收入突破60亿元,2022年仅用半年时间(上半年)就超过了60亿元。如果说,2019年省外收入首次超过省内,是汾酒在全国化方面历史性事件的话,2022年青花汾酒破百亿,将是汾酒在产品升级方面的历史性事件。一个是区域的突破,一个是品牌的突破,这两大突破意味着汾酒对自身发展天花板的打破。

下一个天花板是什么?当然还是品牌!这需要汾酒在产品结构上的持续升级。

去年底,袁清茂先生就任汾酒新一任董事长,随后提出了汾酒复兴总纲领——123纲领。“1”,即进入中国酒业第一方阵。“第一方阵”,在笔者看来,其实就是由两三个品牌把持的千元以上价格带。这个阵营中的品牌数量极少,而且格局非常稳固。当下,汾酒以行业第四的规模,正在品牌和大单品层面谋划进入这个方阵。

这个谋划始于2020年9月,青花汾酒·30复兴版在长城居庸关召开上市发布会,这是极富标志性的新品,是汾酒叩关千元价格带的战略新品。2021年7月推出的青花汾酒·40中国龙,价格定位3000元以上,则让汾酒的品牌张力进一步增强。最近两年是青花汾酒20的放量期,下一步必然是青花汾酒·30复兴版的量价齐升,以及青花汾酒·40中国龙的同步培育。

据了解,鉴于“两头带中间”效果显著,该战略将继续在青花汾酒系列上沿用,即在青花汾酒中重点推广一低一高两个单品,推动青花汾酒规模化扩张。

2

“汾酒速度”为何能持续?

一个白酒企业进入快增长轨道很容易,比如一年、二年、三年,但要持续三年以上,并不容易。汾酒从2017年进入快增长轨道,至今已持续六年,而且速度不减。

(一)大单品驱动更持久

“两头带中间”的策略效果显著,在2020年的时候,玻汾和青花汾酒已经成为汾酒产品线中的业绩担当。之后,两头继续做大做强,推动汾酒从百亿阵营中脱颖而出,2022年全年预计超过250亿元规模,其中青花汾酒系列估计突破百亿规模。

纵观全行业,这“两头”也在各自的价格带成为现象级产品。2021年玻汾销量超过1400万箱,高达1亿多瓶。玻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打破了光瓶酒价格升级的天花板,其行业意义不可估量。青花20则在400元价格带的占有率快速飙升,与其他几个老名酒的次高端产品同台竞舞。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内培育出了两个行业性的大单品,这是汾酒近几十年来史无前例的现象。

所以,“汾酒速度”成型并不是多品汇量的结果,也不是大肆开发产品的结果,而是源于大单品的驱动。多品汇量增长特点是持续时间短,遇到市场行情不佳的时候,便会迅速下滑。原因是,“多品”中没有高占有率的市场主流产品,行情一旦不好,非主流产品首先遇冷。正因为有大单品,这些大单品在各自价格带中是主流,所以即使遇到2022年这样的不好的年景,“汾酒速度”依然能保持。纵观目前行业其他头部企业,他们在前三季度之所以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原因就是大单品。

(二)品牌持续护航

品牌是确保“汾酒速度”持续下去的另一个关键原因,也是长期要素。

从品牌力来看,汾酒是老四大名酒,也是中国白酒行业最早的商标。众所周知,中国白酒行业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1949年建国后出现的,但汾酒的品牌史却长达300年。可以说,汾酒在整个华人世界里都极富品牌知名度。

如果你接触汾酒人时间长了,就能充分感知到,他们对于自身品牌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强大的自信。他们一直坚信,汾酒肯定能恢复往昔的品牌荣耀,汾酒必然能复兴!这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由其形成的竞争力历久弥坚。


▲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

过去多年,尽管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种种困难,或有种种不足,但汾酒长期位于白酒行业十强之列,是典型的常青树品牌。这种发展的稳定性,就源于其强大的品牌力。

在“汾酒速度”的成型过程中,还是原来的团队,用的是汾酒的老产品,遵从的是白酒市场普遍竞争规律,并没有眼花缭乱的新战术,但却创造了老品牌复兴的奇迹。不止一次有人问我,汾酒为什么发展那么快?我说,很多白酒企业一边发展,一边积累自己的品牌力,但汾酒不一样:他一边释放自己的品牌力,一边发展!

(三)数字赋能

以前汾酒营销是什么状况?在区域上以山西为主,销售上以推销为主,同时各种开发产品满天飞。总的来说,汾酒营销的渠道链条非常短,仅接触达经销商层级。2017年之后,汾酒营销大为改观,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营销链条变长,触达终端店;二是利用数字化手段为营销赋能,让营销过程透明。

这个重大变化为“汾酒速度”带来一个重要动能:可控终端。汾酒年报中经常会提及“可控终端”数量达成情况,比如今年半年报披露目前可控终端超过100万家。可控,意味着汾酒不仅建立了100多万家终端的数据库,而且还能够对这些终端施以直接影响力。

做营销的都明白“直接影响力”的战略价值:厂家政策、费用、促销可直达终端,不会扭曲变形;厂家制定政策的时候有依据,而非拍脑袋,或根据“大概、或许”之类的定性分析。比如这几年汾酒一直采取控货策略。什么产品需要控?什么时候控?哪些区域需要控?控多少?这些决定其实都依赖于对“可控终端”的数据综合分析。

“汾享荟”是汾酒营销数字化建设的成果之一,这个系统将厂、商、端捆绑在一起,一瓶酒从出厂开始,到中转库、商家库,再出库到终端库,均需扫码。如果不扫码,伴随这瓶酒的费用、权益可能都无法保证。哪怕是玻汾这样的大众价位产品,也是一瓶一扫。“今年大夏天的,库里几万件玻汾,厂家就一件件扫”,据经销商介绍,汾享荟系统是个长期打磨的过程,这几年也在不断升级迭代,今年则把玻汾也纳入这个系统。

如果说,“两头”的大单品和汾酒品牌力确保了“汾酒速度”的持续,那么数字化赋能则为“汾酒速度”持续提供了超级工具。

3

汾酒样本的价值何在?

任何一个创造奇迹的企业,都会对其所处行业和市场作出贡献。汾酒的贡献也可以从两头论起。

先看玻汾。无论是从企业规模还是品牌力来看,汾酒好像都没有理由去推广一个大众价位的光瓶酒。对于汾酒公司来说,玻汾的利润率并不理想。一直以来,玻汾都不是汾酒的主推产品,该产品长期处于自然动销状态。纵观其他头部企业、名酒企业,大家着力点都在次高端和高端价位上。

在笔者看来,汾酒选择将将玻汾作为战略产品去推广,其实算的是“战略账”,玻汾可以提升终端的积极性。如果单独依靠次高端价位,终端动销是个大问题,市场开局必然艰难,终端积极性受影响,那么经销商难以保持信心。玻汾,作为性价比极高的口粮酒,实际动销非常好,提升了渠道的信心,该产品由此成为汾酒在渠道层面的开路先锋。

作为开路先锋,玻汾比很多形式的品牌广告都有效,比很多创新的厂商合作模式都有效。如果算经济账,玻汾的投入产出比非常理想。在动销和渠道信心的基础上,玻汾迅速提升了汾酒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热度,让汾酒的快速增长变得可持续。

笔者认为,在白酒行业,很多酒厂都有自己的“玻汾”:用着主导产品的商标,有着靠谱的品质和接地气的价格,但在自家产品线里一直被边缘化,永无出头之日!

青花汾酒也是非常好的样本,其最大价值在于产品结构的创新升级。从全行业来看,青花汾酒·30复兴版的上市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样本:让不同年份的产品,在品牌层面真正拉开差距。

以年份来分级,是白酒行业的通用策略,比如汾酒的20、30、40、50,年份越高,价格越高,分别对应不同的消费人群。这个策略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用一个系列覆盖更多价格带,前期市场开拓效率很高。缺点是,往往上量的都是低年份产品,后期的产品升级阻力大。这个阻力往往很大,因为低年份产品占比太大,导致品牌价值在消费者心智中定型,为后期的高年份产品升级带来困难。

青花汾酒的做法是,30复兴版保留青花汾酒的文化元素,同时在包装上适当调整,和青花汾酒20形成一定的差异化。这样,新30取代老30,20和30的价格差距足够大。这个做法保留了青花汾酒原有品牌资产和品牌价值。在产品升级过程中,推出全新的产品当然更痛快、利索,但这其实是对原有品牌价值的清零。

汾酒及“汾酒速度”,对白酒行业的启发其实有很多,不仅仅是这两点,比如汾酒的数字化营销,其实做得非常优秀。在数字化赋能基础商,汾酒让整个营销变得可控,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计划营销,独步白酒行业。

“汾酒速度”为什么能持久?上文仅在营销层面进行了剖析。业绩是营销的结果,而营销又是企业综合创新的结果。

在2017年“汾酒速度”形成之前,汾酒在文化、体制、管理、市场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变革和创新。比如以“中国酒魂”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构建,让汾酒获得了应有的文化地位和品牌高度;引入战略投资者,提升了面向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在销售系统以组阁聘用制为切入点,让“责权利”充分落地;在山西省率先实施股权激励,充分调动了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些措施,为汾酒品牌力的释放扫清了障碍、提供了条件、注入了强大动能。

中国白酒源远流长,但在1949年建国后,随着国营酒厂纷纷建立,品牌化发展才拉开序幕。真正市场化竞争始要到上世纪90年代了,此时汾酒就以品牌、品质引领行业发展,“汾老大”名头就是这个阶段叫响的。新世纪开始,白酒行业即陷入群雄竞争的时代,此后头部企业日渐清晰。到了2009年汾酒才开始崭露头角,2017年开始加速奔跑,属于汾酒的时代终于来了。

这个时代其实刚拉开序幕!我们不妨再温习一下汾酒的“123纲领”。在2030年之前,汾酒复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22年~2024年,是汾酒复兴的发展转型期和管理升级期。第二个阶段,2025年~2030年,是汾酒复兴的成果巩固期和要素调整期。

也就是说,2024年、2030年,“汾酒速度”将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