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宋河的重生,既是一场产业的回归,也是一场精神的回乡。


文|好酒地理局


11月9日,“新宋河启航新闻发布会”在河南郑州举办。


关于“新宋河”这个主题,「#好酒地理局」并不陌生。三个月前,借助“#中国白酒科学文化考察走进宋河酒业 ”活动,我们与新宋河总规划师、锅圈实业集团董事长杨明超进行了深度交谈。


那时,他说起厂里的2300名员工、1600位老家街坊的饭碗;说起138万鹿邑人的心头酒,不能让它失魂落魄;说起自己多年布局食品园区的经验,想把产业体系带回家乡;说起河南两大名酒之一宋河不能在这一代人手里塌下去;又说起“欠河南人一瓶真正的好酒”,要用最好的粮食、水和技术,把这份情怀兑现。


三个月后,他的一番筹谋终于尘埃落定、进入新一阶段。


当杨明超举起酒杯,若你把目光放得更细一些,会看到宋河酒里的两股力量:一是地的慷慨,二是人的耐心


图片

杨明超



图片

顺应、改造、再生


鹿邑县位于豫东平原腹地,地势平缓如掌,远处无山,近看皆田。北起柘城,西连太康、淮阳,南与郸城相接,东望安徽亳州。


境内河流多呈西北至东南流向,属淮河水系。涡河、惠济河、宋河等十三条河流穿境而过,河网密布,像一张隐在泥土之下的经络,支撑着这片土地的呼吸。


图片

制图@好酒地理局


鹿邑气候温和,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春日和煦,夏秋多雨,冬季干寒而短。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77.4小时,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4.4度,平均降水量为755.2毫米,平均无霜期为226天。这样的气候,既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也让生活始终与自然的脾气相连。


考古发掘的一系列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数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古时鹿邑名“历”。春秋战国之际,东部称“苦”,西部称“鸣鹿”。传说那时林木丛生,鹿群出没,晨昏之间鸣声回荡,于是“鸣鹿”之名由此而来。地名的延续,是一种记忆的固化,也是一种生活的传承。


《鹿邑民俗志》记载,如今鹿邑人的祖先,多是在明洪武年间迁入此地。一支来自山东青州府诸城枣林店,一支源于山西洪洞大槐树。自此,北方的语言、饮食与习俗在此融合,逐渐孕育出鹿邑独特的民风。


图片

鹿邑人对涡河的情感,就像岸边的草木,根早已扎进了这片土地里。图源@视觉中国


河流是鹿邑真正的主人。涡河自开封发源,东南流经扶沟、太康、鹿邑、亳州,最终汇入淮河,全长近四百公里。河道穿越鹿邑全境,带来水与泥,也带来变迁。


每一次黄河泛滥,都可能让涡河改道。每一次决口,都在这片平原上重绘地形。人们在水边筑屋,又被水冲走,再在淤泥上重建。几千年的轮回,鹿邑的土地,正是在这样的水声与泥沙中定下来的。


几百年来,鹿邑人早已懂得与水共生。明代水势汹涌,人们便以稻为主,以水驯水。水多,就种稻;水退,就开渠。稻田既是农作物,也是防洪的智慧。到了清代,河势渐稳,堤防加固,水田干涸,人们又改种麦、黍、豆等旱作物。可泥沙堆积后,盐碱浮现。


鹿邑人发现了苜蓿——一种根深、耐旱、抗碱的草。苜蓿在荒地上生长,不争不抢,却能改良土地。于是这片平原上渐渐铺满了柔软的绿意。


图片

苜蓿也被誉为“牧草之王”。图源@千图网


鹿邑的土地与人,都像苜蓿那样:外表平和,内里坚韧。洪水退后,他们翻整泥土;干旱来临,他们用草根恢复地气。他们不与自然争,而是顺势而为。


难怪,这片土地能孕育出“老子”。几千年前的那位思想家,留下了关于“自然”与“和”的哲语。而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种思想并未停留在书卷里,而是潜入了人们的日常。它不再是一种理论,而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这片老子故里的土地,从未高声谈论“道”,却在无声的岁月里,将“道”的智慧活成了日常。涡河依旧流淌,风依旧吹过田野,而鹿邑人,依旧用最平实的方式守望生活的秩序。


“道法自然”的思想,早已化入这片土壤。鹿邑人不以抗争为荣,而以顺应为智。洪水来时,他们筑堤避让;河水退去,他们播种复生。灾与福在此地轮回,而他们在一季又一季的劳作中,活成了自然的节奏。


图片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古迹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老子文化已经融入每个鹿邑人血脉骨髓,成为岁月无法磨灭的印记。图源@视觉中国


他们懂得“守”。守住土地的温度,守住生活的延续。无论村庄被冲毁多少次,河道改向多少回,新的种子总会在泥沙中发芽。


从明清到今天,鹿邑人始终在重复同一个动作——顺应、改造、再生。每一代人都在泥土上延续旧的故事,用新的手法应对新的河势。河道改变了方向,但生活的秩序未变。


如今的鹿邑,河水安稳,田野宽阔。涡河两岸的堤坝与湿地,成为新的生态屏障。麦浪翻滚,玉米与大豆轮作生长。人们依旧在守护着这片土地,只是方式更为从容。


回望鹿邑,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河流塑造了地形,也塑造了人。洪水教会他们柔顺,旱地教会他们坚韧。几千年的风沙水流中,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的姿态。


图片


而在这样的秩序中,人与自然、土地与水流、气候与作物,共同孕育出另一种生命的延续——


它从泥土中汲取灵感,从河流中获得灵气,在传承与革新之间,延续着“顺应、改造、再生”的古老智慧。



图片

天酿之地


鹿邑县东北部的周口宋河镇,是个酿酒的好地方。


宋河于鹿邑,从不是一家企业这么简单。”


据鹿邑县相关领导介绍,在华夏酒史的长卷中,宋河是鹿邑千年酒脉的当代延续。


放在更大的地理版图来看,它位于名酒汇聚的黄淮流域腹地。


图片

制图@好酒地理局


这里地处北纬30°-35°之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极宜高粱、小麦等酿酒原料生长。流域内的黄河与淮河,带来澄澈的水与丰沃的泥。千百年来,人们在水土相依的节奏中,酿出了粮香,也酿出了生活的厚度。


黄淮流域,是中国酒文化的源头之一。相传五千年前,杜康在此酿出了最早的秫酒,开启华夏酿造的篇章。历代文人皆以酒寄情,《酒诰》记其礼,《说文解字》释其义;曹操吟“唯有杜康”,苏轼叹“不立杜康祀”。酒,在这里早已超越饮品的范畴,成为一种生命的延续,也是一种人与自然相安共处的方式。


这种和谐的气候与地理,也孕育了独特的微生物生态。温润多雨的环境、富含矿物质的泥土、四季分明的气候,使得黄淮地区成为浓香型白酒的理想发酵带。土壤中蕴藏的芽孢杆菌与厌氧菌,在发酵与陈酿中赋予酒体自然的窖香,使酒香不靠“造”,而由“生”出。


图片

▎在宋河50年窖龄以上的小窖池里,糖化后的粮食与长期驯化的有益菌群充分接触,不断糖化、发酵、转化、丰盈,宋河粮液的本质慢慢浮现,品质缓缓升华。摄影@好酒地理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酒业一代宗师周恒刚先生主持轻工部“北斗计划”,首次以现代微生物科学系统研究浓香型白酒的窖泥生态。两年研究,攻克己酸菌培养、窖泥养护等关键技术,为中国白酒的科学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宋河酒厂作为重要参与者,不仅全面掌握了核心窖泥技术,更在1987年完成技术改造,使年产曲酒突破万吨,从此进入快速发展期。


那是宋河的高光年代。


1988年,宋河酒被评为“中国名酒”,跻身国家级荣誉序列,成为河南唯一获此殊荣的浓香型白酒,也成为那个时代中国酒业的一张金色名片。


图片

1989年,宋河粮液以总分第一摘得第五届全国评酒会金质奖章,晋身名酒之列,从此开启名酒宋河多年雄踞豫酒之巅的高光时刻。


名酒不只是名酒,还肩负着探索中国白酒品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


宋河人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2366”酿造工艺体系。该工艺涵盖从一粒粮到一滴酒的生态演变过程,涉及原料选择、酒曲制作、窖泥培养、原酒酿造、储存陈酿、酒体设计等白酒生产全流程。


它是稳定生产古宋香型、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法宝。主要内容包括生态酿造核心密码、生态酿造工艺流程和生态酿造标准体系三部分。


图片

制图@好酒地理局


宋河带着鹿邑人顺应自然、顺势而生的智慧,完成了从经验酿造到科学酿造的跃迁。


然而,时代的河流不会停歇。


伴随行业格局的调整、消费审美的更迭、渠道节奏的加速,曾经辉煌的老名酒,渐渐退隐于喧嚣之后。宋河没有陨落,却也沉寂。它从行业前列退居二线,从热词变为记忆,从宴席的中心,成为人们口中的怀旧谈资。


科学化让宋河的酒更稳,但市场的浪潮却让它不得不再次思考:好酒之外,宋河还应代表什么?


图片

摄影@好酒地理局


宋河人并未止步。他们熟知水的性格,也懂得泥的韧性,知道顺应不是退让,重生必先破旧。


用杨明超的话来讲:“当旧地图无法指引新航向的时候,我们必须回归本质,重新思考宋河存在的意义。”


于是,他们选择了鹿邑人都会选择的一条路:改造、再生



图片

新的荣耀


“宋河的重整和起航,是白酒行业的一件大事,更将载入中国酒业发展史册。”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认为,作为国家认定的中国名酒,宋河承载着河南酿酒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承载着行业对名酒复兴的期待


图片
秦书尧


自2024年1月新团队正式帮扶经营宋河酒业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这家拥有57年历史的老牌名酒企业完成了惊人的蜕变。杨明超在发布会上表示,团队以“旁观者、真心参与者和行业研究者”的身份,带领宋河完成了模式、产品、渠道、组织及品牌的系统重构


模式重构方面,宋河摒弃了传统的深度分销模式,将消费者、终端和酒厂的关系重新梳理,提出“三体合一”理念:消费者爱喝、终端能挣钱、酒厂酿好酒


基于此,团队探索了全省酒仓连锁模式,将酒仓打造为区域化中台,兼具品牌中心、商务交流中心和培训中心功能,实现区域化管理与运营闭环。


图片

图源@宋河酒业


产品创新是另一个显著亮点。过去的438款老产品被砍掉,按照“好酒加好场景”的逻辑,围绕宴席、商务、馈赠和文化场景,推出了宋河粮液红运、青云、紫气东来、老酒及鹿邑大曲潮等系列。


杨明超透露,宋河每款产品都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设计,从老百姓“人生十二喜”到政务商务场景,再到高端文化伴手礼,实现产品矩阵的科学聚焦与场景覆盖。


图片
新宋河精准把握“分人分酒分场景”的现代消费逻辑,确保每个系列都承载着明确的消费场景与情感连接。


销售与渠道变革也极具突破性。宋河依托锅圈云系统和数智酒仓,实现从“一粒粮、一瓶酒到一个人”的全链路数字化管理。目前,全省已建近200家数智酒仓,覆盖终端网点2万余家,并形成了“C驱动B、小B驱动C”的分布式销售模式。


杨明超提出,这种模式让传统业务员从“卖货者”转变为“培训大师”,在终端深度运营的同时提升开瓶率,让产品真正到达消费者手中。


图片

宋河以遍布中原的“宋河数智酒仓”为支点,短短时间内已高效链接近2万个终端网点。


厂区和工艺端也完成升级。宋河酒厂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老窖池持续酿酒,万吨坛养区酒香弥漫。传统“端午制曲、春秋双酿”工艺被定型传承,同时“九老共酿”的理念确保粮香、陈香、窖香三香融合,实现经典风味延续。


图片

在万吨坛养区基础上,宋河目前原酒储能达16万吨,其中5年、10年、20年的老酒占比颇高,这些数字刷新豫酒储能纪录。图源@宋河酒业


品牌与年轻化方面,宋河强化文化叙事和全渠道曝光。通过央视、卫视、春糖会及#AIIC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 等平台,以及喜娃IP和低度酒新品,品牌覆盖老、中、青三代消费者。宴席场景化营销与CB一体化模式,使品牌不仅唤醒50后、60后、70后的记忆,也深度拥抱Z世代。


图片

图源@宋河酒业


组织与人文关怀同样注重长期稳健。通过培训、游学和年轻人提拔,2300名员工重拾士气,形成“稳生产、稳社保、稳员工”的常态机制,“节日未至福利先行”成为企业文化一部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宋河最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杨明超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将是品牌真正的蝶变期。我们要让50后、60后记忆中的宋河,重新回到90后、00后的生活里。”


秦书尧认为,宋河作为国家认定的中国名酒,始终是豫酒发展的中流砥柱与脊梁,其名酒基因是发展的核心财富。此次宋河重整及未来战略规划,契合酒业未来必然趋势,为老品牌注入全新发展机遇。


图片


历史总是喜欢考验耐心的人。宋河的重生,既是一场产业的回归,也是一场精神的回乡。那份根植于土地的韧性,正重新发芽。


给宋河一些时间,其必将以全新姿态回归中国名酒第一梯队,为河南一亿人民带来新的荣耀。图片




参考资料:

[1]王耀民.河南省鹿邑县涡河滨河生态湿地景观设计[D].云南大学,2021.

[2]熊明威.明清时期颍、涡河流域水利治理与生态变迁(1375—1855)[D].华东师范大学,2021.




#好酒地理局  #案例 #宋河酒业


你怎么看新宋河?

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文中配图除标注外均来自宋河酒业

【好酒地理局】原创,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合作/转载/投稿/咨询,公众号回复关键词

15688579119(手机同微信)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