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酒业来说,构建绿色供应链,
是主动为之,应主动为之。
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首次提出“绿色供应链”概念。
在更早的1992年,英国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曾言:“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对于今天的企业竞争,有人说:“企业可持续发展80%的风险在供应链,企业可持续发展80%的空白也在供应链。”
从概念上来看,绿色供应链是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上下游供应关系。
当下,绿色供应链已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创新,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而在“天人共酿”的酒业,企业对于每一片风土的依赖,胜过任何行业。这意味着,酒企对绿色供应链的探索和实践,是一场由内而外的绿色革命。

习酒样本
两年前,习水首提“绿色主产区”,后又提出绿色产业和绿色文明。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习水坐落于北纬28.3°的奇山秀水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22%,拥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境内240多条河流,水网细密交织。
绿水青山,是习水最朴素但最贴切的写照。
习水的生态底色,是绿色自然的;习水的白酒发展,是绿色科学的。
▎在空中眺望,绿得透蓝的赤水河水像一条碧净的绿腰带,绕着习水产区蜿蜒顺江而去。图源@贵州习酒
作为主产区中的主导企业,习酒对“绿色”的理解和实践,无疑走在前列。
国家《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则进一步细化,提出要构建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
在行业层面,各大小酒企已经开始践行清洁能源替代与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新工艺与智能化升级以及全链条绿色管理体系构建。
图源@贵州习酒
在此背景下,习酒以构建绿色低碳新型供应体系为目标,从搭建绿色供应商队伍、研究应用绿色环保的原辅材料、打造绿色高效的物料转运模式、拓宽废旧物资利用形式、提升信息系统高效化等多方面,推动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发展。
对于绿色供应链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和技术,习酒细化到了六大方面、23个细则。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这套绿色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为习酒带来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成果。
例如轻量化材料应用预计减少物流费用支出500万元/年;高粱直入运输预计节约加工及搬运成本300余万元/年;集中统配项目开始将使主要包装材料运输费用降低约10%,包装材料供应商和公司库房装卸人员减少约30名,涉及金额约680万元/年;废旧物资实现100%回收率,可为公司创造收益约2000万元/年。
就社会效益而言,习酒的绿色供应链实践将为白酒行业绿色包装应用发展提供丰富的案例与可借鉴性,仅碳排放层面,每年就预计减少1600吨。
生于绿色,长于绿色,于是守护绿色,习酒为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提供了一份酒业样本。

白酒“绿浪”
从一粒高粱的绿色种植,到一个酒瓶的循环利用,习酒以供应链为纽带,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每个细节。
这种探索不仅是企业应对环境挑战的主动作为,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未来,随着绿色技术的迭代与产业链协同的深化,习酒的实践或将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经典范式,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东方智慧”。
纵观我国酒业,越来越多酒企正在向“零碳引领者”跃升,尤其白酒“绿浪”波涛正汹涌。
作为酒业龙头,茅台自然也是酒企绿色供应链实践的先行者。

4月初,茅台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绿色”一词出现133次。
2024年,茅台的ESG管理水平飞跃至BBB,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向世界展示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茅台路径”,构建了科学系统的“1346”绿色发展体系。
围绕“绿色供应链”,茅台从绿色设计到绿色采购,从简约绿色包装到绿色建材使用,全方位践行绿色理念,对50余家包材供应商进行了能耗摸排,完成了一瓶茅台酒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核算工作。
茅台股份公司率先试点将绿色环保及ESG考核评价标准融入原料供应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中;茅台技开公司则实施了包材“以竹代塑”试点项目,将“竹塑内托”创新性地应用于375ml巽风彩盒中。
茅台距离构建“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这一总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五粮液也早就将绿色供应链建设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致力于构建“绿色有机原料、优质白酒酿造、酒糟分质梯级利用、废弃物制有机肥、绿色有机种植”的生态产业链闭环。
去年末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五粮液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官方指定白酒”亮相,展现其在构建生态产业链体系方面的创新实践。
其创新研发的“白酒糟多级链式开发技术与应用”项目,打造了一条将白酒糟变废为宝的绿色低碳产业链,荣获2024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总决赛优秀项目奖。
站在长江起点,与自然共处既是五粮液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更是最终目标,而绿色供应链的构建,是唯一途径。

汾酒同样也在全力推进供应链的绿色化与智能化变革,在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等诸多方面创新。
如绿色采购环节精心筛选原粮供应商,布局110万亩原粮基地,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从源头上保障原粮的品质和生态环保;绿色物流环节优化物流配送路线,利用智能调度系统降低车辆空载率和运输里程,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不久前,珍酒李渡集团也发布了2024年度ESG报告,其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白酒价值链各环节,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战略,以技术创新、设备升级、能源管控、低碳研发等举措,不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
如在绿色用电方面,珍酒李渡通过自建光伏、绿电交易和采购绿证等方式,绿电使用率超50%,预计2025年将达到100%。

图源@珍酒视界
几乎所有白酒企业,都已经构建起或是开始构建自己的绿色供应链,这是一条贯穿企业、贯穿产业的生命链。
此外,绿色供应链对于白酒国际化而言,也是一条必走之路——白酒国际化需要有通行的“国际语言”,而环保标准和技术条款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零净”烈酒
在酒业产业链中,酒企作为链主企业,发挥着主体作用,可以引领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持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绩效,实现绿色发展。
出于与生态环境深度融合的行业特殊性,酒企对绿色供应链的打造,或许比任何行业都更为积极。
因此不只白酒,几乎所有酒企的绿色意识都很强烈,包括落定我国并不久的威士忌。崃州蒸馏厂就是其中代表。
图源@崃州蒸馏厂
崃州蒸馏厂建立之前,团队深入走访了全球逾百家酒厂,学习各种威士忌的生产工艺、酿造理念、先进的绿色建造体系,走遍全国各地,研究地理位置、水源、当地酒文化,最终选定了邛崃作为建厂地址。
崃州这个名字,取自邛崃“天府南来第一州”这一称号,可见其对当地地域优势的重视。
于是崃州蒸馏厂以“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并以此指导生产与品牌建设、把碳中和作为长期实现目标。
所谓“净零”排放,其原理体现在二氧化碳新利用、部分醪液循环利用、杂醇油资源化回收、酒糟综合利用、生产废水再生利用、废木桶新制等层面。如废木桶新制,是指威士忌陈酿过后所使用的废木桶会制作成工艺品或进行烤木桶处理二次利用。
为实现零净排放,崃州蒸馏厂打造了包装中心自动化立体库项目。
制图@好酒地理局
该项目采用了低碳建筑标准及循环经济理念,其建筑设计采用我国绿色建筑认证标准,通过建筑朝向优化、高性能隔热材料、屋顶安装光伏板降低能耗;规划仓库屋顶分布式光伏覆盖率≥70%,年发电量可达30万度,实现15%以上自动化立库运营能源自给。
此外,该项目仓库全部采用LED智能照明,并设置日光采光导光系统,优先使用自然光,降低能耗;仓库屋面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到雨水回收系统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建筑整体采用钢结构厂房及维护结构,100%使用可回收建材,施工阶段碳排放减少40%。
在空间节能上,该项目采用高密度立库,节地节材,充分利用空间,设计有8台双深位堆垛机+带母托盘货架系统,单位面积存储密度达4.8托/㎡以上,远超传统平库(1.2托/㎡);建筑面积缩小约60~70%,大幅减少混凝土、钢材等材料消耗及其间接碳排放。
与此同时,厂区内物流路径也实现动线最短化,其连廊式产线对接+前置出入库口设计,有效缩短物流路径,输送系统电机功耗降低约20%产线、立库、发货区三段式无缝连接,减少人为搬运、叉车操作。
相较于其他酒种,中国威士忌起步晚,正好诞生于我国酒业最重视绿色产业链的发展阶段,对于高质量生产而言,起点相当高。
写在最后:
最近几年,酒业对产区的关注,从产业维度向产地维度倾斜,“风土”有了更多具象化的科学语言。
绿色供应链本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行动,但对酒业来说,构建绿色供应链,是主动为之,应主动为之,从源头到消费端,绿色供应链让“风土”有了更完整、更广阔的价值内涵。
你怎么看酒业绿色供应链?
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封面图由AI生成
【好酒地理局】原创,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合作/转载/投稿/咨询,公众号回复关键词
15688579119(手机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