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 尼   奥

编辑 | 扬   灵
9月15日,由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主办、洋河股份·贵州贵酒协办的“2023酱酒下半场四川市场交流会”在成都举行,众多业内专家、经销商齐聚一堂,掀起对酱酒下半场的讨论与分析。

图片

自2016年白酒复苏以来,在茅台的带领下,酱酒走过一段高速奔腾之路。2023年,白酒产业进入周期调整,尤以酱酒产业为甚,以今年为时间节点,酱酒的上半场画上短暂的句号。


产业调整过后,酱酒下半场又会呈现怎样的趋势与机遇?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价格倒挂、库存高企、动销困难

酱酒当前的“三座大山”

今年上半年,白酒市场主要呈现出库存高企、动销缓慢、价格倒挂、预期减弱、现金紧张的市场情况,甚至行业竞争内卷加剧。


库存高企是今年渠道端的头号问题。以郑州百荣市场为例,上半年有经销商透露,一箱酱酒只赚个位数的利润也要发货。究其原因,库存积压带来的直接压力,迫使经销商为保住现金流而不得已为之。

图片
21家白酒上市企业2023年半年报存货金额数据显示,企业期末存货金额合计达到1415.9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4.78%。这一侧面数据也反映出库存量一定程度的增长。


这并非个例,白酒整体库存居于高位,酱酒亦是如此。


酱酒价格倒挂情况更为普遍。“除了茅台以外,几乎没有那个酱酒产品价格不到挂。”这是此前河南资深酒商的深切感受。从高端到次高端,酱酒价格倒挂从几十元到两三百元不等,抛货与降价的背后反映出市场调整过程中的不安情绪。


同时,不及预期的消费疲软导致动销困难。“受制于经济环境及消费氛围影响,今年以来白酒基础消费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流通端、供给侧都出现不同程度内卷态势。”《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中提到,认为消费者观念变化、收入下降、需求下降等影响市场恢复。

进入产业调整周期

酱酒依旧具有确定性

此前,在与川酒多位经销商沟通中了解到,今年大家都采取了保守的市场打法,以稳销售、稳客户、控制成本为重心,维系公司及团队的正常运营。简而言之,经济大环境的弱复苏让渠道经销以稳为主,先“活下去”再谈后续发展。


与上一轮产业调整有所不同,此轮白酒产业调整基本面、基本盘未发生变化,“量降价升”的产业趋势下,向优势品牌、优势产区、优势品类集中,酱酒也在调整中迎来确定性。


“在消费弱复苏的背景下,名酒+酱酒成为酒业确定性。”资深酱酒专家、权图酱酒工作室首席专家权图表示。

图片

2019-2022年,酱酒销售增长750亿元,增幅达到55.55%;酱酒利润也增加320亿元,增幅为58.18%。其中,酱酒营收、利润在白酒规上企业中占比也分别从20%、38%,提高到31.69%、39.51%。可见,酱酒仍然是白酒目前值得布局的确定性赛道。


另外,酱酒产业趋势并不会逆转,并且消费人群还在不断持续扩大。正所谓“物以稀为贵”,酱酒凭借产能稀缺性、品质价值性在消费者心中树立高价值品类形象,在消费市场中,“少喝酒,喝好酒”的品质消费的核心逻辑没有发生改变,当前30%的酱酒渗透率基础上,酱酒全国化进程还会持续提高。


上半年,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709.87亿元,同比增长19.42%,净利润359.8亿元,同比增长20.76%,交出一份高质增长的上半年答卷。而在渠道端,飞天茅台持续保持稳定的价格体系,领跑酱酒超高端。


茅台的高质量发展成为酱酒赛道上的超级动力,成为品类的超级发动机,为酱酒带来确定性。

品牌转型、保持定力、度过调整

做酱酒品类的“长期主义”者

酱酒产业未来向上向好的发展趋势,成为业内一大共识。但步入下半场,酱酒又会呈现哪些趋势?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这一轮周期是酱酒第二轮周期,未来酱酒还有一轮周期就会趋于平稳。”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表示。经过这一轮的产业狂奔,酱香在销售价值已经超过浓香,成为第一销售香型品类,未来零售额会略微有下降,但销售数量会上升,如同业内共识——“浓香走过的路,酱香也会走一遍。”

图片

在队伍梯次方面,茅台以绝对优势属于第一阵容,仅此一家;习酒、郎酒占据第二阵营;第三阵营为国台、金沙、珍酒、丹泉、武陵等;第四阵营则是其它中小型品牌。未来,最大变数将在第三阵营,仍然有酱酒品牌一跃而上,壮大梯次队伍,例如,拥有洋河股份品牌背书的贵州贵酒。


价格带方面,整体出现价格回归。以飞天茅台、君品习酒、青花郎为主流代表的酱酒产品,占据超高端、高端核心价格带。尽管今年酱酒500-800元次高端出现回调收缩,整体仍处于扩容态势,而150-300元中低价位市场正在形成,各个细分价格带中都会产生主流品牌。


7月5日,习酒2023年半年营销工作会上,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明确提出停止对外产品开发项目;9月8日,在第三届郎酒庄园会员节上,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明确表示:“我们坚决不做贴牌。”


不做贴牌,既是酱酒头部品牌的底气与实力,也反映出未来酱酒产业品牌化的大方向。复盘酱酒上半场的结束,对所有酱酒企业而言,最大的经验收获之一就是加速品牌化转型,品牌化是酱酒品牌在下半场立足生根的唯一途径。


反观浓香,在白酒“黄金十年”中,浓香贴牌度过近10年的火热周期,开发商、买断商在风口下满载而归,但如今仅存留下品牌型产品,诸多贴牌产品随着时间的冲刷而成为历史。酱酒亦是如此,酱酒下半场的核心竞争逻辑将会成为品牌之战,形成头部酱酒品牌+主流酱酒品牌+小众圈层品牌的格局。


面对趋势与机遇,酱酒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长期主义’就是要做市场而不是口号。一是要把酒酿好、存好;二是要从区域市场做起,形成根据地市场;三是在传播上要向消费者靠近。”铁犁谈到,现在虽然产业处于调整期,但酱酒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因此,越是在产业调整过程中,企业越需要保持对酱酒产业的定力,改变酱酒高速增长的认知,向高质量发展方向靠拢,积极拥抱主流市场,才能穿越调整周期,进入下半场。


占地决定产量,而产量决定销量。“浓香企业占地突破1000亩的都有30多家;而酱香企业占地突破1000亩的不超过10家,但酱香企业更需要占地面积。”铁犁认为,产能与品质是酱酒核心保证指标,预计到2040年,酱酒才进入成熟期,销量将达到40-50万吨。

面对酱酒产业向上发展的趋势,头部酱酒企业应该保持扩产能的步伐,在万吨门槛基础上有效扩张,而中小型酱酒企业由于要面临做品牌与基建的资金压力,对待扩产需谨慎选择。


今年是酱酒产业调整之年,也是品牌分化之年,是对过去7-8年品类高速增长的理性回调,也是与白酒产业节奏的同频共振。在这过程中,价格回归理性,贴牌、杂牌会被洗牌出局,有名酒品牌背书的品牌常青,预计2024-2025年酱酒进入合理状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