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越梅

编 | 白 晨

 

  • 他是“中国经济学四小龙”之一;

  • 曾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国内经济改革,他被公认为政府重要智囊。

 

他就是樊纲。

樊纲经历过知青下乡,对中国农村有真切了解,他也曾到哈佛大学进行交流,开拓自己的国际眼界。无论身处何地,他始终保持思考,希望为中国经济发展探寻最优解。

樊纲曾说:“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就是幸福和痛苦。”因此,他也认为经济学是完全用来分析人生的各种选择的。在舍与得的权衡中,“你能不能舍弃那些次优的选择,去选择那个最好的选择?”

本周《舍得智慧人物》邀请到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站在经济学领域分享人生的舍与得,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下,带领观众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从三个问题出发寻找人生的最优解。

01

樊纲:曲折的求学之路,坚决的报国之心

1969年,16岁的樊纲作为知青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伐木,开荒,种地……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六年。

对樊纲而言,下乡生活还有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阅读,他说:“能找到什么书读什么书,那时候书很少,反正那些读起来慢的书都是那时候看的”,不断汲取知识,并尝试用经济学思维分析问题,为他以后学习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樊纲也迎来了人生重要的命运转折点,凭借着对经济学的热爱和努力,他回到县城,自学了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课本,成功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

樊纲认为,兴趣是支撑自己前进的最大动力。那时他一读到理论的东西内心就很激动,也迫切希望在大学中深入学习经济理论。

本科毕业后,樊纲到中国社科院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1985年赴美学习,在美国哈佛的三年里,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使他受益匪浅,也更加充实了他的理论功底。

彼时,中国国内的改革开放事业正处在“浪漫时期”,各个方面的改革热情高涨,需要用新的理论、现代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经济体制和所面临的经济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作为一位来自中国的经济学者,樊纲一边观察着美国的经济社会,一边心系着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于是,在完成了3年的留学经历之后,他选择了回国贡献自己力量。

六年知青时光,让他对中国农村有真切了解;高考际遇,让他成功踏入经济学领域;出国留学开拓国际视野,他孜孜不倦打牢经济学理论基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投身中国改革发展关键期。当个人和时代机遇来临时,樊纲在“舍”与“得”之间所表现的智慧、勇气和果敢,诠释了那一代人的舍得智慧。

在白酒行业,有一个词的出现也同样包含着提出者和践行者的智慧、勇气和果敢,那就是“生态酿酒”

上世纪80-90年代,舍得酒业开创性地提出“生态酿酒”理论,并斥资持续打造了占地面积达65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98.5%,适宜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酿酒园。这个曾被认为是“不明智的选择”,到今天来看,却已经得到了行业广泛的认可,更是高度契合了碳中和、碳达峰等国策下的环保理念,“生态酿酒”一词也早在2008年就被纳入《白酒工业术语》。

02

深耕经济学,寻找最优解

作为时代洪流里走出来的有志之士,樊纲带着一颗好奇心开启了经济学的探索之路,初涉经济学时,他有数不尽的观点,总是热衷与他人交流,虽然有时候他的答案不会被采纳,但他说:“你就继续保持好奇心!”永怀一颗好奇之心,他不断求知进步,持续深耕经济学领域。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是樊纲十分推崇的一句话。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他刻苦努力,乐于学习,以不断求知的态度点亮梦想;他不忘初心,怀揣热爱,积累人生厚度,更新学问体系;他立足实际、放长眼光,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樊纲于舍得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找到真正的平衡。

40多年来,樊纲潜心学术和政策研究,将中外经济学理论融会贯通,并运用于国内经济政策分析和研究。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始终希望为中国经济发展探寻最优选择,在“舍”与“得”之间做最佳的权衡。在他心中,使命未竟仍需奋力向前,他坚持不断输出专业的知识和与时俱进的理论。

在理论著作方面,樊纲著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论文集《走进风险的世界》和《发展的道理》等。

在对人生的思考方面,樊纲曾在《经济人生》中用经济学的视角探讨“无为”与“野心”、金钱与权力、“为他”与“为己”,试图用经济学的逻辑分析社会与人生的问题。

舍得酒业作为中国白酒行业唯一一家以精神文化命名的白酒企业,也在不断通过自己的方式关注着时代的发展,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人生价值观,展示着时代人群的精神气质。

2020年9月发布《为热爱而活,我就舍得》,积极引导年轻人培养“为热爱而活,我就舍得”的人生态度;2021年7月《以舍得 敬舍得》登陆央视,传递时代人群“舍小我,为大家”的奉献精神;2022年5月4日《趁青春,去舍得》上线,再次实现对《舍得智慧人物》IP的创新演绎,唱响关于青春的赞歌……

03

三大问题,探明方向

2022年,外部环境不确定,内部经济遭受疫情冲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下,普罗大众该如何把握住趋势、方向及找到合适的机会?

舍得酒业在此时邀请经济学家樊纲来分享他的“经济人生”显得正当其时,通过传递经济学思维方式,给观众提供一个关于“最优解”的参考,提升国民信心,传递舍得精神智慧的正能量。

第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年轻人应该如何在发展中把握机遇,选择正确的方向?

关于这个问题,樊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现实的一点去讲,不要再把高增长,做生意容易当成一个必然的事情。”他鼓励年轻人要立足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勇敢地去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我们还有什么样的发展机会?”

樊纲认为中国人拥有着“会学、好学”的巨大财富,“我们通过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同时,学习可以让中国人掌握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进行自主创造,不至于被锁定在低端产业中;学习让中国人明白如何进行取舍,舍弃发达国家的老路才能走上高速发展的捷径。”

樊纲相信,中国自主创新的阶段已经到来,国家也已出台了各项保护产权和创新的措施。他也认为,只要有市场的环境,创新的条件仍然存在,普通人也仍有大量机遇。至于这个机遇是不是风口、风口是不是机遇,都需要好好思考。

在当前国际格局变换,疫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樊纲认为要在舍得之间,打好创新战。

第三,怎样理解“舍得”?

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樊纲认为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各种因素的分析做出各种选择的科学。他说:“在选择当中可能所有的选择对你都有诱惑,但是你最终的选择一定得舍掉一些。”他鼓励舍去次优的选择,选择最好的那一个,达成平衡的“舍得”状态。

作为节目联合出品方,舍得酒业也持续保持着对社会发展的观察和思考,对国民生活的热切关注,以传递舍得精神文化为己任,弘扬时代正能量。

作为舍得酒业倾力打造的时代先锋人物深度对话节目,《舍得智慧人物》从第四季“少数人的路”到第五季“寻找时代最优解”,也邀请了来自各个领域的少数者、奋斗者、逆行者,展现他们在舍与得的艰难抉择中迸发出的人生智慧,带领观众深入思考人生的转折和舍得的抉择,为观众提供“寻找最优解”的参考。

显然,舍得酒业用优质的内容打动观众的同时舍得品牌的精神内涵也得到极大的扩充而愈加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