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说第1143篇现场报道

3月的中国大地上,以杏花为名的节日非常多,但以酒为内核的“杏花节”却独一份,这就是汾酒举办的第六届杏花节,主题为“花间一壶酒 醉美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句诗(公元845年)不仅再次佐证了汾阳杏花村悠久的酿造历史,更是首次将杏花与汾酒建立了关联。在中国白酒行业,很多名酒都以当地的河流作为自己的logo,汾酒之名虽源于著名的汾河,却以杏花为品牌logo。可见,杏花在汾酒诸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杏花节的持续举办,不仅是对1178年前那次诗酒盛事的频频回望,更是汾酒打造活态文化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是对“杏花村汾酒”专业镇的添砖加瓦。

1

杏花节——活态文化大舞台

9点19分,汾酒第六届“杏花节”在汾酒博物馆前正式开始。《喜庆杏花节》的鼓舞表演把本次节日的喜庆气氛拉得满满,而独特的内蒙古长调表演则显示了晋蒙文旅的深度融合。


▲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 袁清茂

随后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宣布本次杏花节开幕,来宾们得以零距离体验汾酒的活态文化。

首先是汉唐礼制祭酒神仪式。在庄严的古乐声中,汾酒人虔心敬拜酒神,人类最早的酿酒器——小口尖底瓮最终坐落在祭桌主位。仪式感满满的祭拜仪式,既表达了汾酒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历代前人传承技艺的感恩之心,又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汾酒世代坚守的匠人精神,所谓“敬天、爱人、传承”是也。





▲滑动观看汉唐礼制祭酒神仪式

祭酒神是本次“杏花节”的开胃大菜,随后举办的大型实景情景剧——《此地就是杏花村》,则让1178年的诗酒盛事活在每一个人面前。公元845年,时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写下了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清明》诗。该情景剧就以杜牧为主角,依据汾酒醉仙居实景,一景一剧依次展开。

除了汾酒博物馆、醉仙居之外,整个汾酒工业园林都成了本次“杏花节”的舞台。来宾们还可以在杏花酒家品酒论道、在醉仙楼品酒听戏、在汾酒书画院赏精彩评书,通过不同场景、不同艺术形式来感受活的汾酒文化。







▲滑动观看杏花节精彩瞬间

汾酒拥有6000年酿造史、1300年名酒史、800年蒸馏酒史、300年品牌史以及100年国际史,如何让这些历史和文化活起来?本次“杏花节”可谓是代表性的活态文化舞台。

2

12315,“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呼之欲出

第六届“杏花节”的隆重举办也是打造“杏花村汾酒”专业镇的重要一环,目前该专业镇打造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出炉。酒说记者了解到,目前汾酒文化景区已经制定“12315”规划。

一带:以酒文化为魂串联起杏花村汾酒旅游主脉,从杏花村遗址——太符观——杏花村汾酒老作坊——汾酒厂区——中国汾酒城,一线串联起6000年酒文化史。

二村:以全新模式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杏花古村,建设杏花村遗址公园,在遗址基础上建设中国酒文化最早的遗址博物馆。

三亿:到2025年,汾酒文化景区年接待游客实现150万人次,直接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3亿元。

一流:打造一流的旅游接待服务团队。

5A:创建吕梁市首家、中国酒业第一家5A级景区。

汾酒将以“杏花村汾酒”省级专业镇为载体,立足“以酒为基、以旅为纲、酒旅融合、多元发展”总体方向,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设世界级清香白酒集聚区、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区和世界知名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广播电视台、《环球时报》、搜狐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中国经济时报,以及吕梁、汾阳、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等领导,以及旅游业相关代表、媒体等参加了本次“杏花节”。

杏花村,人类酒文化的发祥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诗吟出了汾酒历史的厚重。历经6000年时间的洗礼,“杏花村”所代表的不单是一个地理位置,她早已成为中华美酒和酒文化的代名词。

“杏花村汾酒”专业镇的建设,将让汾酒6000年的文化全面、系统的落地、活化,也为白酒行业贡献一个独特而的“王者归来”复兴样本,全新的中国酒业“文化王国”即将诞生。

汾酒在营销层面快速发展,正在冲刺行业三甲。“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建设推进,意味着汾酒在营销、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复兴趋势愈发明显,这不仅仅在于传承千年的文化合理性,同时也是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这一趋势符合文化自信的主流价值导向,也促进了白酒行业对“文化”的追逐和绑定。作为“中国酒魂”,清香鼻祖,汾酒举办“杏花节”,乃至打造“杏花村汾酒”专业镇,是复兴归来的必然之举。

汾酒正形成一种流动的文化、固态的传承、经典的符号,通过对骨子里文化的挖掘,对内容生活的持续创新构建,汾酒的文化力、价值力、溢价力正全面发挥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