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浓香文酿团队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或许向往盛唐的人,梦里少不了一位侠士——他身着通体纯白的长袍,系着宽大的腰带,按着腰间的佩剑,手头总是把盏,而眼睛总是在凝望月亮。
更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从月亮里飞出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酒是激发他诗情的另一种媒介。
这位侠士此生共写了1000多首诗,其中246首与酒有关。
在“迷弟”杜甫笔下,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是的,这位侠士便是诗仙李白。
他经由蜀地的一个渡口离开故乡,同时开启了更为开阔的人生际遇,唐代的诗坛也随之惊起波浪。李白带着诗酒侠情,成为盛唐时期乃至整个民族一个闪亮的文化符号。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余光中的《寻李白》中,提到学者对李白籍贯的探寻至今未有定论。

一种说法是,李白先世曾迁居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后其父逃归于蜀,定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李白在长安元年(701年)出生于此。
其与蜀地的缘分,就此开始书写。
巴蜀肥沃的土地,既滋养了鱼米之乡、“天府之国”,亦见证了宗教的落地生花。
在距今约4800年的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神坛和通天神树等文物,昭示了古蜀人的原始宗教崇拜情结。
东汉时期,张道陵在巴蜀创立了五斗米道,中外学者将此视为中国道教的开端。
李白少年时代就生长于蜀中,浓郁的道教氛围编织起他的神仙道化信仰。在李白的仕途生涯中,曾多次举行入道仪式。后来,李白逐渐吸纳了纵横家、儒家思想。
这些思想宛如甘霖,无声无息地融入了李白的诗歌之中。他相当一部分创作,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趋向。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春日醉起言志》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仅如此,神仙道化思想也催发了他性格中的狂傲不拘、飘逸洒脱,这些特质如枝蔓一般覆盖了李白的一生。
巴蜀的名山大川,安放了诗人的浪漫主义。而此地的任侠风气,促使着少年诗人快意恩仇,重诺轻物。游侠思想在李白的诗中多有流露:“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魏晋以来开始的“人的觉醒”思潮,在盛唐之际发展到了巅峰。不受任何枷锁束缚的李白,便是盛唐气象、诗酒风流发展到极致的缩影。
年少的羽翼渐渐丰满,便开始向往更广阔的世界。
开元十二年(724年)的一个秋天,24岁的李白踏上了远游的征途。他经由四川泸州的长江出川口离开蜀地,向湖北行进,自此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游历生活。
他先后游历了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等地,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命运的转折也在此间埋下伏笔。
李白少年时正值盛唐,求取功名成为济世之才,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人生理想。同时,受儒家思想影响,李白在自由之外,仍抱有“兼济天下”的思维,一生热烈地追求治国安民的终极理想。
个人的自由与救世的理想总是在李白脑海中左右博弈。矛盾之中,他来到了长安城。

纵览李白的一生,堆叠锦绣的长安城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存在。它是令诗人名扬天下的地方,亦是诗人不停追逐的官位“幻影”。
而得益于曾经的漫游生活,把李白浪漫而富于幻想的性情打造得更趋成型。积攒的才华,在其初到长安所写的《蜀道难》中倾泻而出: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
蜀道难,却也奇险壮丽,正如同长安的官场。在李白气魄宏伟的想象下,历史、神话、现实和谐地统一在这首长诗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诗中的自然,是被其精神重塑过的自然。蜀地山水给予他浪漫豪放飘逸的风格启示,也赋予其睥睨世俗、傲视权威的能量和气势。
在入得长安之前,李白曾想走终南捷径以出仕,也曾投赠诗文拜谒地方长官,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不得门路。纵使心存“浮四海横八荒”的志向,反复自荐被拒,给了他现实的重重一击。

幸运的是,千里马仍然有伯乐赏识。礼部侍郎贺知章读罢《蜀道难》惊为天人,直呼李白为“谪仙”,解下金龟换酒,与李白对酌。
也正是在贺知章的举荐之下,唐玄宗下诏让李白担任翰林院供奉,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这是天宝元年(742年)。
但这并不是李白的追求。他心怀救世之志,想成为真正的宰辅之臣,为唐王朝的发展竭尽所能,这些都不是一个翰林待诏可以实现的。
做了三年的闲散官员,无法适应“职场”、抱负不得施展的李白不得不在天宝三年(744年)自请还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在《行路难》(其一)中,诗人以眼前所见景物描写理想失落之痛,人生艰难,世事险恶,也暗示了唐王朝内部的腐朽。

“辞职”之后,李白先后到过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地,沿途尽情尽兴地抒发诗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应永王李璘之邀,加入其幕府,参与平叛。次年冬,永王李磷兵败,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

4年后,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江南。途中心情畅快,他写下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在当涂(今安徽当涂)病逝,享年62岁。
一代诗仙的故事就此落幕,唯留绵长的诗句,留在课本中,以及一代代中国人的诗歌记忆里。
回顾李白可谓传奇的一生,所有的得意与失意,似乎都要从那个人生的渡口说起。
时值秋季,蜀地的风虽不寒凉,却也多少添了些许萧瑟的意味。一轮小舟载着李白,在清幽夜色中破开江面上的月影。
江水悠悠,承载了游子离家的怅然,然而也推动着游子走向更大的世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李白写下这首《峨眉山月歌》,寄托自己依恋家乡山水之情。
从四川沿着长江出蜀,必须经过泸州市合江县。有一种观点提到,诗歌中提到的清溪便是泸州纳溪区大渡口的清溪沟。

清溪沟一路蜿蜒,衔接着其他河流,并入汹涌的长江,也由此连接起了蜀地与外界的一切。
还有一种说法称,李白在路经江阳(泸州古称)的羁旅途中,写下《江行寄远》: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馀尺。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作为长江出川的口子,泸州承载起了诗人对于少年时期、故乡的回望。走出这个渡口,李白进入了下个人生历程,唐代的诗坛也开始步入另一个时代。
尽管离开蜀地后的人生际遇,于李白而言并不全是得意,他的理想抱负也并未真正得以施展,但李白的出川之于诗坛,却如一颗璀璨而永恒的星辰,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留下难以企及的高度刻痕。
无数后来者,仰望着这颗星辰,前赴后继地走在这条神圣的文学道路上。
从这个层面上说,清溪渡口,不仅是李白的人生渡口,也是中国诗歌乃至文化迎来“盛唐”的渡口。
巧合的是,这个渡口位于泸州,而泸州正好是一座“酒城”。
20世纪90年代末,泸州城南营沟头一带发掘出一座古窑址,出土了大批唐五代时期的陶制酒具,有壶、杯、罐、碗、盘等种类200余种。
营沟头恰好坐落于长江之滨,距离长、沱两江交汇处仅2公里。此处自古便是酿酒作坊的聚集处,窑坊依山而建,酒坊邻水而酿,拥有一条从开窖酿酒到端杯宴饮的完整产品线,也在酒楼灯笼光照的漫漫江水中,照映出唐代时期泸州酒业的兴盛。
大唐时的四川地区繁华不逊江南,为唐朝财赋的主要“输出地”。
当时的泸州,有一种叫做“荔枝春”的美酒颇得世人喜爱。唐代诗人郑谷有诗云:“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也提到“唐代蜀中荔枝,泸、戎之品为上”。当时泸州酒业发展的盛况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泸州就已经产生了一种颇为先进的经济模式:庄园酿酒作坊式生产。
据《北梦琐言》载,唐昭宗景福二年(892年),书法家柳公权的侄孙柳玭自渝州(今重庆)移任泸州刺史,刚入州境,便有当地豪绅南麓相迎,敬酒拜谒。
在豪绅们各自经营的庄园里,有百千农民,广植五谷,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各自酿酒。
这种形同于欧州中世纪封建地主庄园里设立酿酒作坊进行酿酒的生产方式,折射出当时泸州酿酒生产力的水平之高。

从泸州出川的李白,极其爱酒,一生中有1/5的诗歌在写酒。
酒,成就了李白的诗情,也让李白有了“酒仙”的美名。试想,诗人途经泸州,也曾为泸州美酒沉醉。或许上述两首(《峨眉山月歌》《江行寄远》)在泸所作的诗稿中,便能找到泸州酒的点点酒痕。
泸州与李白的缘分,不止如此。
1915年,泸州最著名的温永盛作坊产的三百年老窖大曲,在获得了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声名远扬。
两年后的一个秋天,如同李白开启与泸州的缘分一般,位于重庆的诗仙太白酒的创建人鲍念荣远赴泸州,买下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最古老的温永盛酒坊的两个酒窖(国窖)的窖泥母糟,结合商周时期沿袭下来的古遗六法酿酒技艺,回万州重建酿酒作坊,创立了公司前身。
这便是“第一次运糟入万”。凭借泸州的酿酒师傅和优质窖泥,“花林春”酒坊所产浓香型大曲酒品质卓越,广受好评。

后因唐朝诗人李白多次过万州和“谪仙笑乘金凤去,大醉西岩一局棋”的快意传说,“花林春”更名为“诗仙太白”,逐渐成长为重庆唯一从古老酿酒作坊发展起来的骨干酿酒企业,成为当世渝酒代表。
2017年,诗仙太白成立百年之际,应重庆市政府邀请,泸州老窖与诗仙太白再续前缘。泸州老窖带去先进的生产设备、品质管理和优质人才,正式入驻诗仙太白,为这片古老的酿酒天地再次注入新的生机,助力诗仙太白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1年,在泸州老窖技术专家的支持下,诗仙太白启动技改扩能项目。
2023年7月3日,泸州市和万州区战略合作暨泸州老窖助力诗仙太白提质增效工程启动仪式正式在重庆万州举办。
这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中唯一的白酒项目。
|2023年,泸州老窖再次“运糟入万”,续写百年情缘。
如此,嗜酒如命的李白与酒城泸州的缘分,便以酒的形式恒久延续下来。
无独有偶,泸州老窖所冠名的舞剧《李白》,缔结了李白与泸州的又一重缘分。
2021年7月6日,“为人民起舞”泸州老窖·国窖1573艺术周全国巡演首站登陆北京展览馆剧场,演出剧目为舞剧《李白》。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期间,泸州老窖与中国歌剧舞剧院携手开展舞剧《李白》现场。
现场交响乐团的声乐融合着中国歌剧舞剧院顶尖演员团队的舞步,诗、舞、乐三位一体,交织绘就一卷盛唐风华。
“现实”与“梦境”虚实结合,徐徐展开李白在“道”与“势”之间挣扎徘徊的一生。
李白爱酒,也以酒遁世,何尝不是一种清醒,一种快慰。
回望李白的传奇一生,酒是其灵感的助燃剂,而泸州的美酒也曾为大诗人的诗歌助力,成为诗人人生旅程中的灿烂注脚。
1.泸州作为长江出川的重要渡口,见证了李白从蜀地走向广阔天地的起点。他的诗作《峨眉山月歌》与《江行寄远》中,泸州的山水与月色成为他抒发离愁别绪的载体。而泸州作为“酒城”,其美酒更是激发了李白的诗情与豪情。
2.泸州清溪渡口不仅是李白离开蜀地的起点,更是他人生与诗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从这里出发,李白踏上了游历天下的征程,开启了与盛唐文化的深度对话。他的诗歌从此融入了更广阔的天地,展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与浪漫主义的风格。
3.20世纪初,泸州老窖的窖泥与酿酒技艺被引入重庆,催生了“诗仙太白”这一品牌,将李白与泸州的缘分以酒的形式延续下来。近年来,泸州老窖与诗仙太白的合作,不仅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文化项目,更是李白与泸州情缘的现代诠释。

【单选题】李白在24岁时经由四川泸州长江出川口离开蜀地,开启了他的游历生涯。泸州作为李白离开蜀地的渡口,承载了他对故乡的回望,同时也连接了蜀地与外界,成为诗人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起点。请问李白是从泸州哪个地点出川的( )?
A.澄溪口码头
B.纳溪码头
C.清溪渡口
D.罗汉场码头

本文系「北纬28度的浓香」原创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文转载回复【转载】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