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沉寂三年的李子柒突然复出,激起各大社交平台的千层浪花。
她一如既往地将镜头对准中国传统技艺,呈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匠心之美。这种美打破了语言和国籍的隔阂,让她即使停更三年,依然是海内外影响力排名第一的视频博主。
在李子柒回归的同一时期,另一种“美”也在峨眉山脚下绽放,那就是2024年泸州老窖·国窖 1573《酒歌》浓香700年非遗文化体验之旅。
2024年,是泸州老窖始创中国浓香白酒传统酿制技艺7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特别的历史和传承,《酒歌》从“非遗文化共传承”的主旨出发,将音乐舞剧与川味品鉴、城市文旅融为一体,形成了“剧、品、宴、游”四大核心体验板块,与消费者共同推动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自今年9月在大连开启首站巡演以来,《酒歌》陆续在各大历史文化名城张家界、湖州、银川、峨眉山等地展开巡演,将“浓香+非遗”的品质生活传递至各个城市。
以之为纽带,音乐、舞蹈、戏剧、美食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泸州老窖一同在城市之间流动起来,天南海北的消费者也借由一曲《酒歌》深刻体会到何为“浓香之美”。
回看中国的白酒发展历史,公元1324年一定是个值得铭记的历史节点。
在这一年,泸州人郭怀玉首创“甘醇大曲”,不仅开启了泸州老窖长达700年的酿制技艺传承,同时实现了中国白酒从小曲、散曲到大曲的革命性突破,开启了中国白酒大曲酒的酿制序幕,中国浓香白酒由此发源。直至今日,无论浓香、清香,还是酱香等香型,92%以上都源起“大曲”工艺。
|公元1324年,郭怀玉总结前人经验发明“甘醇曲”,从“小曲”到“大曲”,大曲制作技艺是酿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革新。“甘醇曲”奠定了块状大曲的雏形,拉开了中国白酒大曲酒的发展序幕,郭怀玉也被后人誉为“制曲之父”。
《酒歌》的故事,便从这里展开。
时间穿越至元朝中期。古蜀江阳,船工号子声声嘹亮,勾栏瓦舍美酒飘香,来往贸易络绎不绝,前来寻酒的西域商人与身着翠色衣衫的少年结为好友。
少年正是郭怀玉之子郭仁,在他的回忆下,父亲郭怀玉制曲的灵感求索历程逐渐浮现。
整场舞剧共分为五幕,以群舞、独舞、双人舞等多种形式,讲述了郭怀玉问心求索、与圣贤对话、探寻制曲良方并最终功成身退的故事。
|郭怀玉十四岁学艺,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摸索,不断改进原有的酿酒方法。从酿酒原料的选取,到酒瓮酒缸的挑选,再到酒曲配置,都反复斟酌,不断研究,终于将制曲流程固定下来。
在长达1小时的表演过程中,观众可以欣赏到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除了偶尔几句旁白,演员们几乎没有任何台词,而是通过极具张力的肢体表演向观众传达人物的情感。
这种“留白”式的表演,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观众对于艺术的想象力和意境的感染力,但也是对演员功底、节目编排和视听效果的三重考验。任何一个环节的泄力,都会导致观众“出戏”,从而影响沉浸式效果。
|置身沉浸式文化品鉴剧宴现场,在音乐与舞步中探寻百年记忆,在光影交织下品味川味“双非遗”。
正因如此,泸州老窖·国窖1573为《酒歌》注入了更多的心血,特地邀请中国剧协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韩生及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蔡东铧导演共同倾力打造。
主创团队以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作为配乐主调,用更厚重的配器和更丰富的和声去展现泸州老窖的醇厚,用艺术去渲染那段本就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酿酒工艺的主线之外,《酒歌》更是通过泸州老窖在酒史上的独特地位,展现了包含文学、艺术、哲学和历史在内的中华文明广袤之景。
在第二幕“源远流长”中,制作团队塑造出一个虚拟人物“帝女”。她是郭怀玉内心自我的投射,在求索的过程中,郭怀玉几度与自我“交流”“磨合”,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人物世界,坚定了自己的内心,对应着哲学世界里“本我”与“自我”的统一。
在完成内在的统一后,郭怀玉还与三位先贤“对话”,这是《酒歌》剧情编排中的又一巧妙之处。
司马相如、李白、苏轼,三位都是嗜酒的诗赋大师,是中国诗酒文化得以璀璨夺目的重要力量。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映照着中国酒文化的一脉相承和生生不息,正是这种“土壤”,滋养了郭怀玉内心对酿酒技艺的渴望。
舞台上的表演结束后,舞台下的表演也拉开了帷幕,那就是一场独具浓香风味的“蜀宴酒赋”。
本次《酒歌》晚宴由泸州老窖·国窖1573与川菜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孝洪联合打造,以川酒与川菜的非遗技艺为轴,寻求川味“双非遗”在风土同源中的传承对味。
晚宴以泸州老窖酒中“地、窖、艺、曲、水、粮、洞”七大核心资源为灵感,将酿造原料、器具、工艺融入菜肴之中,展开了一场非遗与非遗的“舌尖对话”。
在这场晚宴上,宾客可以品味川式奶汤在十年藏酒陶坛中孕育出的丰腴咸香;也可以品味酒糟沁润川南黄牛肉后的馥郁醇厚;还可以感受国窖1573·中国品味酒液与玫瑰一同蒸馏后的芳香瑰丽……
这场别开生面的浓香非遗文化之旅,让体验者的“眼耳口鼻舌”都接受了一次回味悠长的浓香洗礼。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4代传承人,泸州老窖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彪表示,未来也将积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酒文化中探寻文化根脉,融合多元艺术与非遗文化,讲好中国酒文化故事,传承中国非遗文化。
什么样的酒是好酒?这个问题或许难以找到标准答案。
人的口味离不开家乡风土的滋养,所以中国白酒拥有十二大风格各异的香型,每一种香型的背后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精准概括。
浓香型可贵之处在于,它穿透了地域的边界,让浓香风味以泸州为中心,扩散到中国版图上的天涯海角。时至今日,浓香型依然是白酒市场上占据份额最多的香型。
究其原因,除了品质之外,文化的力量不可忽视。作为本次《酒歌》剧宴的文化顾问,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4代传承人、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李宾认为,一杯美酒如果只是愉悦了舌尖,这是小看了酒,也轻贱了饮者,更是对饮酒者的极端不负责任。
“一款真正的好酒给到饮者的体验,应该是‘才下舌尖,又上心间’。酒刺激了我们的味觉,继而挑逗了身体,更放逐了灵魂。”
|对于不同时代的人来说,酒对人的意义总在不断变化之中。酒不断融合、突破各种界限,不断为人提供新的可能性与生机,将人带至新的生命境界。
放眼于全球历史,尽管酒的种类各有不同,但都承载着相似的精神价值。如尼采笔下的“酒神精神”,其含义在于超越生命的无意义感,达到精神亢奋并提升人的创作力量,与注重秩序的“日神精神”相对。
对于崇尚理性的中国人来说,好酒与理性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二者更多呈现的是相互融合的一面,这种约束与享受的交织,让酒在中国文化中呈现出多样的色彩基调。
所以,中国人在潦倒失意之时会饮酒,在踌躇满志之时也要饮酒,在只身对月时要饮酒,在知己相逢时更要饮酒。
|酒既可以激发灵感,又可以作为保持精神独立的心理慰藉。此时,酒已经从一种物质升华为一种艺术创作的佳境,化为某种信念,支撑并不断反哺平庸的日常生活,由此生有可恋、生生相承,或许这才是酒的意义,饮酒也依然会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优先选择。
翻阅中国历史人物的情感表达,既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惆怅,也有“知章骑马似乘船,烟花落井水底眠”的逍遥;既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文思泉涌,也有“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的豪迈。
酒总能在某个时刻,抚慰中国人的心灵。所以,李白在《月下独酌》的第二首中写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从最早的祭祀通神,到后来的酒以成礼,酒的内在价值随着时代的更迭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
|酒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它有着火样的热烈,水般的柔情。酒消融了人与自然山水之间的距离,消融人与人之间的隔碍,使人们沉浸在与天地同流的生命体验中,进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由境界。
正如《酒歌》主题曲中所写:“神在彼岸人此岸,千钟饮尽相通连。凡人只知快乐水,安解世间礼仪媒。三杯能壮英雄胆,两盏写就锦绣文……”
酒是人们情感的“粘结剂”,是抒发自我的“快乐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必不可少的“礼仪媒”,更是激发创作灵感的“钓诗钩”。
以上种种,都是酒在千百年来为中国人带来的文化滋养,这是比口舌之欲更加重要的“长尾效应”,像深埋于地底的树根,支撑着苍天大树向天空无限延伸。
|将古老酿酒技艺与现代表达方式相结合,携手消费者在视觉、听觉、味觉中去感受和传承700年的浓香文化。
以文化为根基,以品质为核心,双管齐下,才能酿出一杯真正意义上的“好酒”。
这也是《酒歌》项目启动的初心——将“好酒”的定义再度升华,不再停留于口舌之间,而是将其打造成流动的艺术,以“眼耳鼻舌身意”的全方位体验,让消费者们切身体会好酒的美妙。
韩生说,创作《酒歌》的根本目标在于塑造一个整体的话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酒、表演、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构成了共同的叙事。
所以,《酒歌》不只是制曲之父郭怀玉的故事,也不只是泸州老窖700年浓香技艺的故事。
它更像是中国酒文化的一场宏大史诗,是一种艺术生态的全方位打造,让观众对“酒以传情,歌以咏志”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酒歌》的最后一幕让人动容,郭怀玉与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当代传承人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700年从未间断?”
“从未间断。一部泸州酒史就是半部中国酒史。郭先生,我们都是您的传人。”
历经700年未曾间断的技艺传承,整整二十四代的薪火相传,这在整个中国白酒历史上也实属罕见,而泸州老窖做到了。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 始于秦汉,经元、明、清三朝而创制、定型、成熟,历二十四代传人,持续传承七百年。2006年5月,作为浓香型白酒的代表,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1573国宝窖池群”并称为泸州老窖的文化遗产双国宝。
韩生说,泸州老窖二十四代传承典型地概括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迭代共生。
文化伴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前人埋下的种子,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悉心浇灌方能根繁叶茂。没有传承的文化必将是一盘散沙,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注定烟消云散。
文化如此,技艺更是如此。如今摆在眼前的一杯美酒,背后往往是数千年沉淀而来的“技术”与“人文”。
回溯历史,郭怀玉是那个“承前”的人。他对制曲的探索并非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前人所著的《尚书》《齐民要术》《北山酒经》等多部典籍,都为郭怀玉提供了酿酒技艺改良的灵感。
郭怀玉也是“启后”的人。30余载的探索成就了“中国制曲之父”的美名,让郭怀玉成为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也让中国白酒迈入大曲酿造的新时代。
自郭怀玉之后,传承的火种历经岁月的风雨飘摇,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愈发坚韧。
公元1573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六代传承人舒承宗始建泥窖酿酒,开创了人类首次利用土壤微生物发酵生香的酿造历史,形成了“千年老窖万年母糟”“老窖酿好酒”的浓香工艺精髓,更铸就了至今,泸州老窖拥有全国90%以上的国宝文物窖池。
|五渡溪岛上独有的黄泥在溪流的常年冲刷下几乎不含任何杂质,保留了各类丰富、品质优良的矿物质,其质地细腻、黏性强,作为窖泥密封性高,天然适合微生物的繁衍。
1915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十五代传承人温筱泉带着三百年老窖大曲酒,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斩获金牌,让中国浓香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惊艳登场。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筱记温永盛”三百年老窖大曲酒斩获金奖,成为了当时中国最早一批走出国门获得国际金奖的白酒。
新中国成立后,泸州老窖通过参与制定浓香型白酒行业标准、出版新中国第一本白酒酿造专业教科书、举办数十期酿酒科技技术培训班等方式,让浓香技艺的火苗广泛散播,形成熊熊之势。
|从20世纪60年起,通过举办酿酒科技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泸州老窖将多年实践研究形成的“窖泥培养技术”“色谱分析”等先进技术和理论,毫无保留地在全国白酒企业推广应用。
步入崭新的21世纪,泸州老窖继续书写着传承的故事。2001年,国窖1573横空出世,一鸣惊人。泸州老窖以高端白酒进行的价值表达,再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泸州老窖在业内首创国窖1573封藏大典,率先恢复祭祀先祖传统仪制,为讲好中国白酒故事踏出了关键一步。
|2024甲辰龙年,正值泸州老窖始创浓香白酒传统酿制技艺700周年。当浓香700年遇见“龙抬头”,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以“龙的传人”守护“浓的传承”,在对话历史、感恩自然中助力中国浓香历久弥新。
2017年起,泸州老窖国窖1573“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之旅正式启程,先后走进纽约、布鲁塞尔、巴黎、莫斯科等城市,开展数十场文化交流活动,并携手中国歌剧舞剧院,举办民族舞剧《孔子》《李白》全球巡演等文化活动……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期间,泸州老窖与中国歌剧舞剧院携手演绎舞剧《李白》现场。
700年前的郭怀玉宗师,并不能亲眼看到泸州老窖整整二十四代薪火相传的绚烂之景,但假如他能看到,一定会更加欣慰于自己对酿酒工艺的执着和坚持。
一曲惊天下,浓香700年。《酒歌》演绎的故事虽然会落幕,但这场了不起的传承将会在舞台下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700年,24代人,择一事,终一生,酿好酒。这是泸州老窖·国窖1573《酒歌》所讲述故事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贡华南.酒的精神[M].三联书店,2024.
(单选题)《酒歌》从“非遗文化共传承”的主旨出发,将音乐舞剧与川味品鉴、城市文旅融为一体,形成了“剧、品、宴、游”四大核心体验板块,与消费者共同推动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讲述了郭怀玉问心求索、与圣贤对话、探寻制曲良方并最终功成身退的故事。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酒歌》塑造了一个整体的话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酒、表演、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构成了共同的叙事。
B.“甘醇曲”奠定了块状大曲的雏形,拉开了中国白酒大曲酒的发展序幕,郭怀玉也被后人誉为“制曲之父”。
C.公元1524年,郭怀玉总结前人经验发明“甘醇曲”,是酿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革新。
D.《酒歌》用“留白”式的表演,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观众对于艺术的想象力和意境的感染力。
本文系「北纬28度的浓香」原创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文转载回复【转载】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