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酿酒技艺的传承是以文载道的传承,600年不间断酿造的活态窖池是物以载道的见证。”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用诗一般的语言,对水井坊活态传承给予肯定。


生生不息600年·活态传承 发展未来活动现场

9月1日,水井坊“生生不息600年·活态传承 发展未来”大会在成都举行,活动现场云集了全国行业协会和四川政府重要嘉宾代表: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首席顾问、创会理事长王少雄、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焦伟侠,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小鹏等。

“生于斯,长于斯”:25年前,水井街酒坊科学考古鉴定600多年生生不息的水井坊第一坊,并揭开“一号菌群”的神秘面纱,成为滋养水井坊600余年生生不息的品质密码,更成为托举起成都产区差异化品质表达和风土血脉的超级符号。站在25周年特殊的时间节点,又逢白酒产业发展新周期的拉开,水井坊通过这场盛大的纪念主题活动,进一步重温与做实“中国白酒第一坊”的行业价值,系统构建起“从微生物到古窖池”的活态文化体系,强化成都白酒产区名片的符号价值与差异化表达。

1

600多年生生不息,为什么是水井坊?

历史在轮回中前行,产业在迭代中进化。如果说名酒企业是产区的核心支撑,那么老窖池和微生物就是名酒品质的保证和基因。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水井街酒坊600多年不间断地持续酿造,不仅是白酒行业里极其稀有的,也造就了水井坊独特的品质体系。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 宋书玉

在宋书玉看来,白酒的文化传承有两个核心点:一是酿造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二是酿造窖池活态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窖池、活态酿法是看得到、摸得到的中国白酒历史。

600年水井坊“生生不息”的核心奥秘是:不断存活与繁衍的以“一号菌群”为代表酿酒微生物,它们是“真正的酿酒师”之一;得到不断保护和使用的古窖池,它们是微生物持续繁衍的“活态价值的孵化器”,窖龄越长,微生物和香味物质越多,酒香越浓。

如果说水井街酒坊科学考古挖掘本身具有时间的偶然性,但“川酒甲天下”,四川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固态蒸馏白酒的高端品牌聚集区,则具有酿酒历史悠久和自然环境适宜的必然性。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焦伟侠

这一点正如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焦伟侠提到的:生生不息的传承使得川酒的酿造、消费与巴山蜀水人们的生活、生产、礼仪、习俗和民风相融合,产生了一大批明清时期甚至更古老的持续生产几百年的老窖池、老作坊。这些历史悠久、绿色生态、持续生产的老窖池是中国白酒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和谐统一的活态遗产,是“活着的”非遗技艺和工匠精神,是川酒产业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到目前四川拥有宜宾、泸州等世界级美酒产区,更有成都、德阳、遂宁等全国优势白酒产区,不同产区具有不同的风味特点。而一号菌群为什么在成都出现?

这在著名白酒专家、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专委会副理事长胡义明看来,与水井坊传承的600年古窖池地处北纬30度是有关的:“因为中国90%以上的名酒都产生在北纬30度左右的线上,而成都温润的空气,富含酿酒微生物生长的重要成分,被一号菌群吸收,所以它具有更强大生命力。此外,还离不开代代匠人600年多年的精心呵护与养护,让一号菌群得以不断去繁育、培育和成长壮大。”

此外,成都千年来相对发达的人文经济环境,也是让水井坊酒得以不间断延续、传承至今的客观条件。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熊小鹏肯定了水井坊对成都产区的担当

生于斯,长于斯,更盛于斯:“一口水井坊,一口600年的成都滋味”。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小鹏认为:水井坊作为成都产区的名片,归根溯源,不断加强对古窖池的保护传承和对产区优势的科学研究,精致打造水井街酒坊遗址,成立了全行业首个致力于非遗保护的专项基金,充分展示了龙头企业的担当作为。

不仅如此,如果说水井坊是一个被历史眷顾的企业、先天起点很高的话,显然能成为成都产区的龙头代表和名片与后天付出的巨大努力同样密不可分。多年以来,水井坊一直致力于酿造高品质美酒,不断用科学的态度探究品质构成的深层密码,尤其是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如何才能更好发挥古窖池和微生物的价值,通过传承与创新赋能品质提升,进而形成更加完善的活态文化体系呢?水井坊在这次活动上给出了两个“答案”:


水井坊与中国酒业协会、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联合发布《水井坊古窖池保护性生产规范》

一是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合作,深入开展对于水井坊窖池中一号菌群的科学研究,持续解锁水井坊的品质密码,以科技的手段进行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进行解读;二是联合中国酒业协会和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共同发布《水井坊古窖池保护性生产规范》,为水井街酒坊600多年古窖池的活态保护立下了一部“基本法”,给水井坊600多年的生生不息增加新动力。

2

成都味道背后,水井坊的不可复制与行业引领

酒是时间的艺术,是时间赋予了美酒特殊的香气和味道。中国白酒的价值唯有时间可以孕育,只有时间可以带来“时间的味道”。在中国白酒行业,拥有“双国保”遗产的屈指可数,当这个“双国保”再叠加上600年的活态文化,显然更加稀缺与不可复制,这是水井坊能够在中国白酒江湖站稳脚跟,尤其在中高端市场立足的关键。

正如水井坊首席市场与数字商务官周苑忻在致辞中表示,“我们不是时间的过客,而是文脉建设的‘建筑师’之一 ,600多年至今都是,未来也会在这方面持续努力,与成都产区一起建设和传递与众不同的“活态文化”。”

成都是水井坊的根,水井坊同样也是成都诗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成都产区的代表酒企之一,水井坊正以高端浓香品质代表,在不间断生产的活态古窖池中,在不断代传承的非遗技艺中,在丰富且拥有强劲生命力的一号菌群中,展现独一无二的品质表达,积极助推成都产区高质量发展。

在“川酒行全国”的大潮之下,以水井坊为龙头企业代表的成都白酒产区正在构建起自己独特表达的“小气候”,产区成长与龙头品牌发展一定是相互成就、相互依存的。水井坊这场大会不仅仅让业内看到水井坊的底蕴与传承,更具有三点超越企业个体发展本身的行业价值与示范效益: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白逢彦

一是以科学的态度探究白酒品质的深层密码,进而助推品质的不断提升与品牌表达的有据可依、有理可循。科学保护的前提在于科学研究,水井坊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持续展开“一号菌群”的深入研究,此次活动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白逢彦教授更是分享了最新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号菌群最新阶段性研究中首次鉴定到从未被发现、且可能是专属的103种微生物

第一点是通过前沿的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出超过25万个功能基因,在水井坊窖池中发现近4000种微生物,还发现潜在新微生物103种,含有37条独特的生香代谢通路,印证了古窖池微生物菌群多样、未知细菌种类繁多、产香丰富的特点,进一步厘清一号菌群品质密码的关键。


古窖活 万物生——一号菌群科研沙龙

第二点是解开了水井坊古窖池潜在专属的古菌株的奥秘,水井坊古窖池中心发现的古菌作为水井坊的“品质孵化器”,一方面激发生香细菌生物活性,促进生香细菌大量繁殖,提高产香能力,促进成分代谢,形成特殊香气成分,提高饮后体感舒适度。另一方面,在固态发酵时,让靠近窖泥的酒糟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微生物环境的“完美平衡”,也使得这些靠近窖泥的酒糟中的微生物生长更好,产出的酒体更加醇厚、品质更加出众。

在酒说看来,这种积极重视科研的力量,不断去提升品质和有效表达的逻辑是包括水井坊在内名酒成为行业主导力量的关键。因为名酒成功者的本质是品质的守护者和品质的提升者。无论产品结构如何改变,渠道结构如何改变,支撑白酒企业的根基还在独特的品质和风味。


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及科研代表发表联合宣言

二是发布《水井坊古窖池保护性生产规范》,这也是中国白酒行业首份详尽的古窖池保护性生产企业标准。《规范》以600余年传承守护古窖池的经验为基础,集合酿造生产、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从窖池管理、人员管理、生产保护、开发利用四个维度编撰而成,填补了业内空白,为中国白酒活态古窖池的保护贡献了水井坊智慧、水井坊方案、水井坊力量。

“这是四川浓香型白酒名优老窖保护和宣传的一次深入实践,对引领川酒做好文化表达、科技表达和生态表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焦伟侠对此也给出了积极评价。

三是在传承中创新的探索精神。白酒酿造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技艺,一方面要求我们循古,坚守古法技艺;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化古,古为今用,创新发展。企业在着力强调对于古窖遗址和文化遗产的严格保护、科学利用,更要兼顾保护与生产,推动传统工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马勇

对此,马勇在讲话中指出,水井坊通过科研的投入,坚持探索古窖池的奥秘,这对于提升酿造能力、完善工艺技术、提高质量风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对传统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的再认识、再升华、再创造。

我们也相信,有了“活态文化”的持续赋能,水井坊有能力让更高品质的美酒更好陪伴美好生活;生生不息的水井坊,也将在新的600年里,创造更多品质传奇,进一步引领产业的高质量前行。

监制:王赫 美编:阿姣

声明:

①酒说始终践行客观呈现、真实表达的新闻立场;

②酒说原创文章欢迎个人及公众平台转载、分享,但务必在显著位置标明文章来源酒说!否则,酒说有权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