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11月的第一天,由泸州老窖·国窖1573研究院携手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酒与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七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在泸州举行。

在这场为期三天的学术盛会里,全国各地30多所高校、6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酒城,探讨酒与哲学的深度交融,寻找酒与人类精神文明的内在联系。

酒与哲学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的议题。古希腊时期,嗜饮葡萄酒的古希腊人在酒精的催化下产生独特的哲学观点。在酒与哲学的共同滋养下,古希腊得以成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图片

而在遥远的中国,文人雅士们同样对酒当歌,尽情抒发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形成璀璨夺目的东方哲学体系。酒的进化伴随着哲学的演变,共同见证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日趋丰满。

作为这场学术盛会的“东道主”,泸州老窖同样在中国哲学体系中汲取着养分,构建出独特的生长土壤。在这片土壤里,包含着对传统的坚守、对科技的创新和对文化的传承

当抽象的哲学理念遇见了具象的“浓香鼻祖”,一个新的文化视角在你我面前徐徐展开。

图片

如果历史能够以气味的形式被后人感知,那么中国的历史长卷一定伴随着浓郁的“酒香”。

正如李白笔下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世人用什么方式去饮酒,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构造精神文明。

图片

西方人好独酌,中国人好群饮,以此投射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两大分界。所以,酒自诞生之日起,便不只是一个普通的饮品,而是文化的象征。

从历史的脉络细细梳理,酒所承担的功能大约有三类,首先便是“通神”。《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取自粮食精华的酒会用精致的酒器奉于神明和祖宗,意在只有神灵可以品尝。

图片|青铜爵乃商周酒器之第一重器。在所有青铜容器中,以爵的体量最小,造型也最为精巧美观。爵作为礼器用于祭祀仪式中,其作用是装盛香酒,浇酒以敬神。

酒因此与一个国家最高等级的文明制度相连,成为彼时至高无上的精神象征。

而后,周公制定《酒诰》,将酒纳入礼制之中,酒从“神饮”开始逐渐过渡到“人饮”,酒所承担的礼节人情和交际功能开始凸显。

《汉书·食货志》曰“百礼之会,非酒不行”,时至今日,中国人的婚丧嫁娶依然离不开酒,一桌“酒席”成为中国群体关系最常见的一种润滑剂。

图片|现代社会中的新思想、新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人们对传统酒席文化的情结。事实上,酒席文化深深打着当地风俗的烙印,拥有寓教于乐的价值元素。

如果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来说,酒的贡献更多在于灵感的催化。诗酒是中国文艺世界中独树一帜的文学意象,细数那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无不与酒紧密相连。

图片|太白醉酒图。酒和诗在李白的笔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是酒激发了他的智慧,解放了他的思想,诗借酒注入灵魂与生机,酒借诗更加醇香和浓厚,酒演绎了多少恩恩怨怨、苦闷情愁,诗仙亦是酒仙。上海博物馆藏

由此来看,饮酒早已超越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的碰撞和交融,承担着古往今来,上到天子群臣下到平民百姓,对风调雨顺、和谐美满的一致追求。

但,酒与哲学,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

图片|图为拉斐尔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绘制的壁画细节,画面中心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对话。柏拉图认为用善来表示对人或事物最高的赏识与赞美,“美德”则是最高的善——或称至善。拥有美德乃是指具有了一种卓越的本质功能,是最好的人或事物。图源:视觉中国

探究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阐明哲学的定义。何谓哲学?《牛津古典文学辞典》如此解释:哲学就是竭尽全力去探寻并传授(给人们)如何获得更好、更明智的生活,涉及到关于世界、关于神、关于人类以及关于美德的真理。

哲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中国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先生曾说: “文化是哲学赖以生长的土壤,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他提出哲学与文化的 “两端互补和循环往复”理念,认为“以哲学史为核心的文化史或以文化史为铺垫的哲学史,更能充分反映人的智慧创造和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

图片|天人交感、同类相动的精神潜藏,均通过“酒”这一媒体实现与完成,其人文的蕴含使酒突破了外在的物质属性而进入到人的内在的精神世界,成为支配与支撑人的精神意志的人生哲学。

由此可见,酒与哲学二者之间具有相似的底层逻辑,其一,均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长远追求;其二,均在不同程度上塑造着一个群体乃至一个国家,历史与文化的走向。

对于企业而言,将哲学理念融入酿酒之道,则会成为提升工艺的“神来之笔”。

11月3日,泸州老窖牵头完成的《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调控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24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这是本届科技创新奖表彰大会中唯一的白酒领域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推动功能微生物选育和应用示范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

图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项目针对酿酒生产中存在发酵后期酯化力下降、窖泥功能微生物优质种源缺乏等行业共性难题,对浓香型白酒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全面探索解析,研究了窖泥群落结构和微生物学特性,在酿造环境中发现多个微生物新种,筛选出多株生产性能优良、产己酸能力强的窖泥功能菌株。

己酸菌是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产酸微生物,此次泸州老窖不仅探明了己酸菌的最适生长条件,还开发出了窖泥复合功能菌液培养技术,由此显著提高了窖泥、糟醅的生香能力。

肉眼难以分辨的微生物体系,成为泸州老窖提升酿酒工艺的关键。深耕细微处,微末见真章”,这正是泸州老窖在天地万物的探索中形成的品质奥义。


酒与哲学,看似毫无交集的两条线,其实早已密不可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贡华南提到,酒与哲学之间关系非常玄妙。


图片|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贡华南作分享交流

他认为,现代哲学研究通常是旁观式的,需要拉开一定的距离,以客观的角度去切入。而饮酒不一样,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活动,酒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自我认知以及观察世界的角度,从而为探索哲学世界提供全新的视角。

另一方面,哲学的出现也将酒的文化层次提升到另一境界。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味觉文化”,酿造一杯美酒的同时,也是践行“以味入道”“以酒显道”的哲学路径。

纵观历史,尽管因天灾人祸、物质短缺曾出现过短暂禁酒,但无法否认酒对中国人思想层面的塑造。从汉代“酒以成礼”到宋代“饮酒人之常情”,明代“酒为日用之需”,酒的精神力量成为厚重历史底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左右滑动查看《竹林七贤图》。与志趣投合的友人聚饮佳酒、琴歌助兴,从异化的名教牢笼中解放出来,超脱原对世俗是非、荣辱、得失价值的执迷,将精神上的悲苦升华为无限的玄美。这是由 “醉者神全 ”来体现人之健全完整的生命与自然浑合,在无尽的和谐中体现出人在微醉中精神的纯净与祥和。唐代画家孙位所作,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如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记载:陈留阮藉,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后于竹林之下,肆意酣饮,故世称‘竹林七贤’。”

这七位才子虽然各自人生境遇不同,但却因为“酒”而凝结在了一起。他们在竹林中的开怀畅饮、吟诗作赋,不仅为后人研究魏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让“竹林七贤”成为了一种崇尚自然、放荡不羁的精神象征。

图片|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质量官何诚作分享交流

正如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质量官何诚在论坛致辞中所说,“一部酒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酒与哲学的联系源远流长,穿越时空界限,成为思想交流的重要桥梁。而纵览中国数千年文明史,酒亦与传统文化深度交融,与哲学相互启迪。”

酒与哲学的交融,凝聚出强大的文化张力,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图片

在味觉优先的中国文化中,饮酒是领会其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酿酒则是将精神凝结其中的必要过程。换句话说,酿酒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塑造文明。泸州老窖将其归纳为“天地同酿,人间共生”,这也是泸州老窖一直秉持的企业哲学。

图片|泸州老窖秉持的企业理念,深深植根于其哲学基础。企业哲学的核心理念是“天地同酿,人间共生”,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与社会共同进步,体现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愿景。

天地之间,蕴含着地质、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复杂生态因素,每一个因素的排列组合,都影响着微生物繁衍生息的最终走向。

生态环境、酿酒工艺、历史传承,三者“同心协力”,方能构建起一杯好酒的源头,这种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背后,是自然法则与人类智慧的相互交融,只有掌握其相生相合的规律,才能长久、稳定地酿出好酒。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曾说过,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四川盆地,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酿酒发酵池。

图片|四川盆地群山合围,东南地势低西北地势高,有利于水汽进入而不易流失,令空气湿度较高,高湿度适合微生物在空气中的生存、繁殖和传播。另外四川盆地位于北纬30°,加上地形条件,令其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年平均温度明显偏高,终年恒温恒湿,雨热同季,非常利于微生物繁殖。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让四川盆地成为一个天然的发酵池,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与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交汇,三股气流居于盆地相互融合,造就了这里比同纬度更为温暖湿润、终年不下零度的亚热带气候。

而地处盆地核心区域的泸州,位于川滇黔渝四省交界,水、土、气、微生物群落等条件得天独厚,又兼得高品质的川南有机糯红高粱和泸州老窖坚守的“单粮”酿造工艺。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磊提到,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生活在泸州的人既有“码头文化”的豪迈,又有胸怀天下的情怀。

因此,泸州所酿的酒不只是地方佳酿,而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泸州将酒作为自身城市意识和大西南意识的载体,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拓展。

因此,无论是地理生态、还是历史人文,此地飘洒的酒香都是“天地共酿”这一理念的最好见证。

图片

在泸州老窖,哲学的渗透无所不在,泸州老窖以自然为师,倡导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此总结出浓香型白酒酿造的七大法宝,即:地、窖、艺、曲、水、粮、洞在这里酿酒,更像是一场“修行”。

以糯红高粱的播种为起点,历经有条不紊的有机化管理,漫山的“鲜红”投身于酿酒的新一轮周期中。

图片|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工序繁杂,经过精选原料、粉碎、拌粮润粮、拌糠、上甑蒸酒蒸粮、摘酒、出甑摊晾、拌曲、入窖、封窖发酵、开窖滴黄水、起运母糟并堆砌母糟等十二道工序来最终酿制成泸州老窖酒。

起窖拌粮、续糟配料、回马上甑、摊粮入曲……这是传承了24代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也是与“1573国宝窖池群”齐名的泸州老窖的文化遗产“活态双国宝”,糯红高粱在酿酒师傅娴熟的技艺中逐渐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静候美酒的流出。

图片|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451年不间断酿造。

当原酒酿成之后,还需要进入山洞储存陈酿。泸州老窖称之为“阴阳调和”,这是中国哲学理念的又一缩影。

纯阳洞、醉翁洞、龙泉洞,泸州老窖的三大天然藏酒洞拥有恒温恒湿的天然环境。在这里,空气流动极为缓慢,是微生物种群生长的乐园,也是白酒酒体酯化、老熟、生香的绝佳环境。

历代酿酒人不知疲倦地探索酿酒的奥秘,完善着蕴藏在酿酒之中的中国哲学。

图片|泸州老窖三大天然藏酒洞“纯阳洞”“醉翁洞”“龙泉洞”,将酒体从“极阳”变为 “阴阳调和”,让空气中的亲酒分子和酒体结合成为稳定的大分子,使酒体逐渐变得稳定平静,同时,洞中微生物的代谢物质与酒体进行交换,可以促使酒体更细腻老熟。

中国古典哲学著作《道德经》中曾记载,“少则得,多则惑”,大器曼(慢)成”。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酿酒。

原粮的种植、微生物的发酵、原酒的存放,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的沉淀,这是一杯好酒应该坚守的“长期主义”,也是泸州老窖一直在践行的企业理念。

比如赫赫有名的国窖1573,它在保证基酒5年储存期的基础上,还要坚持3个月以上的瓶藏期,以此来进一步确保酒体的口感。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态度,成就了泸州老窖滴滴香醇的好酒底气。

图片

而“人间共生”则是超脱于酿酒之外,一个更为宏大的胸怀。《庄子·齐物论》记载:“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意为大自然造就天地,造就万物,造就个人,人与天地万物同在,统一于大自然之中。

寻找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共处之道,不仅是哲学探究的命题,也是泸州老窖积极践行的重要理念。

2024年,由泸州老窖牵头承担的“酿酒废弃物热化学能源化与资源化耦合利用技术”通过科技部验收。

图片

这是白酒行业首个由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不仅填补了酿酒废弃物(丢糟)热化学处理领域的技术空白,也为酿酒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性发展的指明了关键性的方向,在整个白酒行业内具有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有机高粱种植、酿酒工艺传承、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在守正创新之间,泸州老窖将中国哲学运用到人类与自然相融共生的平衡之中,将天地人间、烟火五味融入滴滴美酒,始终滋养着泸州这座千年酒城。

图片|“泸川杯里春光好”“佳酿飘香自蜀南”,描绘的不仅仅是当地的本土文化生活和情感表达。透过杯酒的恣意生活,其背后蕴含着酒与自然的结合,承载着的是中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延续至今,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这座酒城融入了中国浓香极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品牌——泸州老窖。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曾提出“知行合一”,他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只有将‘知’与‘行’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

从明确哲学理念到积极践行实践,泸州老窖的“知行合一”,让中国哲学的风味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图片

14年前,乔布斯在第一代ipad的发布会上郑重其事地说:“只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笃信,是科技与人文的联姻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歌唱。

这位走在科技最前沿的人,终其一生都将自己置于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将二者凝结成的力量注入到产品之中,从而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图片

酿酒也是同样的道理。酒的诞生是比人类文明更加古老的一次“意外”,人类先祖通过探寻意外背后的规律,逐渐掌握了酿造技术,摆脱了只能“听天由命”的被动局面,最终走向了酿造自由。

在这个极度漫长的过程中,人类不断探索着更好的酿酒原料和方式。

周朝时期,人们将发芽、发霉的谷物混合物视为“曲糵”,从而发现了酒曲的秘密;北魏时期,制曲工艺趋于成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对酿酒技术进行系统性总结,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酿酒百科”。

图片|据郭沫若的研究,曲糵酿酒源于农业生产前后,等到新石器时期,用曲糵发酵酿酒的技术,已被中国先民们掌握。最古的曲糵,都由发霉发芽的粟(小米)制成,曲最早的繁体字为“鞠”,与“糵”都带米字,指的是粟实。但不得不说,曲糵的创造,使得中国谷物酿酒由此肇兴。图源:视觉中国

在量变的逐渐积累中,宋元时期,两道重要的“分水岭”先后出现——蒸馏技术的引入和“大曲”的发明。

公元1324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一代传承人郭怀玉发明“甘醇大曲”,开创了人类利用生物酶固态发酵酿造的先河,让酿酒技术实现了质变性的跨越;

图片|清道光年间,进士张宗本就在《阅微壶杂记》中,记载了用“甘醇曲”所酿之酒“浓香甘洌,优于回味”。

而后的1573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六代传承人舒承宗始建泥窖酿酒,开创人类首次利用土壤微生物发酵生香的酿造历史,形成了持续451年不间断酿酒的国宝窖池群落。

科技的基因铭刻在泸州老窖的品牌血液里,也在泸州老窖的引领下,注入到整个中国白酒发展的版图中。

从中国名白酒的第一次查定总结、第一本酿造专业教科书的公开出版、数十期酿酒科技技术培训班的开展,到行业首个科技金牌、行业首个顶级期刊封面文章、行业首个“灯塔工厂”……科技如同强有力的“右手”,让泸州老窖以开山劈路之势,解决了无数个技术痛点,带领着中国白酒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图片|从20世纪60年起,泸州老窖将多年实践研究形成的“窖泥培养技术”“色谱分析”等先进技术和理论,毫无保留地在全国白酒企业推广应用。

泸州老窖的另一只“手”,就是人文。

泸州老窖原董事长袁秀平曾在《未来统治酒类消费的是文化》的文章中提出,“酒业的竞争,首先取决于商品力、企业力、销售力的差别,进而分化出强者和弱者。强者能否持续走强,取决于其品牌是否有精神价值,其产品是否有文化品味和魅力。”

挖掘历史底蕴,弘扬优秀文化,讲好白酒故事,是泸州老窖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2008年,泸州老窖首创国窖1573封藏大典,在行业内率先恢复祭祀先祖传统仪制,引起了行业内的竞相效仿,中国白酒文化开始打破圈层,发出跨越山海的声音。

图片|2024甲辰龙年,正值泸州老窖始创浓香白酒传统酿制技艺700周年。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以“龙的传人”守护“浓的传承”,对话历史,感恩自然,助力中国浓香历久弥新。

2017年起,泸州老窖国窖1573“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之旅自启程,与国际艺术大师、中国歌剧舞剧院联手,将音乐、艺术、舞蹈与白酒文化相连,拉近了中国酒文化与世界的距离。

也是在2017年开始,由泸州老窖承办的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在酒城泸州正式拉开帷幕,世界各地的学者诗人齐聚泸州,感受此地凝结的酒香与诗韵,跨越八年的时间,让中华文化的魅力打破语言和国界的桎梏,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东方灵感。

图片|2023年国际诗酒文化艺术周中国歌剧舞剧院专场演出(大河交响乐版)

成都大学二级教授、原副校长杨玉华在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上说,“泸州老窖,不仅仅是一种酒,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蕴含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片|成都大学二级教授、原副校长杨玉华作分享交流

回望泸州老窖的发展历程,始终离不开科技和人文这两股力量,宛如左手和右手,共同撑起了一个民族品牌的骨骼和血肉。

而通过这场学术盛会,人们看到了泸州老窖“另一只手”的力量,这不仅是哲学内涵的具象化,也是中国白酒精神力量的具象化。


参考文献:

[1]贡华南.酒的精神[M].三联书店,2024.

[2]张然.浅探古希腊哲学与酒的关系[J].黑河学刊,2018(3).

[3]朱承.诗酒中的美好生活与思想世界 ———哲学史 “泛化”书写的一个尝试[J.现代哲学,2019(6).

有奖答题活动
读者们关注公众号后,可以在评论区参与有奖答题活动,我们将在给出准确答案的读者中优选3位,每位送出一瓶泸州老窖特曲小酒,开奖日期为第二日上午。


(单选题)自古以来,酒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雅士们对酒当歌,借以尽情抒发智慧与情感,孕育出璀璨夺目的东方哲学体系。饮酒是领会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而酿酒则是将精神凝结于酒中的必要过程。随着酒的进化,哲学也在不断演变,两者共同见证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日益丰富与饱满。这亦体现了泸州老窖一直所秉持着( )的企业哲学。

A、天地同酿 人间共生

B、乾坤共酿 人间共荣

C、天地合酿 人间和鸣

D、阴阳共酿 人间和谐

图片

本文系「北纬28度的浓香」原创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文转载回复【转载】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