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知酒团队


图片

“茅台首次召开高规格的申遗和博物馆建设推进会,全面启动申遗相关工作,意义重大,中国白酒申遗迎来了最有力量的助攻!”

 

“这是非遗白酒专委会成立三年以来,首次专题研讨中国白酒申遗的路径、方法和工作机制,专家学者们为白酒申遗指明了方向。”


这是近期一位分析人士对中国白酒申遗的两件大事的评论,在他看来,这两件大事都标志着白酒申遗进入加速期。这两件事分别是:


  • 3月29日,在泸州召开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白酒酿制技艺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非遗白酒专委会)2025年理事会(扩大)会议

  • 4月9日,在贵州茅台镇召开的茅台申遗与博物馆建设调研座谈会

 

2006年五处中国白酒老作坊被打包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开始,中国白酒开启了漫长的申遗之路。

 

二十年来,与白酒老作坊一起进入预备名单的很多“兄弟姐妹”都申遗成功,但是白酒申遗还始终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况。

 

但是,知酒君注意到,自从2024年春节申遗成功以后,白酒申遗被频频提起,有明显提速的迹象,一方面是行业协会在推动,为白酒申遗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头部企业在推动,拿出了更加笃行务实的推进方案。



白酒申遗的新现象、新思路、新行动


众所周知,这两年推动申遗比较积极的是江西李渡酒业,凭借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李渡酒业一直在进行“申遗”营销,旗下产品也有李渡高粱1308、李渡高粱1308(申遗献礼版)等。 


白酒头部企业对申遗的所思所行历来被行业关注,贵州茅台是中国白酒行业营收的第一名,在此前的各种申遗活动中,虽然也能看到茅台的身影,但他并不起主导作用。4月9日举办“申遗与博物馆建设调研座谈会”就彰显了茅台的历史态度与行业担当。


图片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认为申遗和博物馆建设是打造文化新高地的有效途径,将增强企业文化发展效能,是国际认可和交流互鉴的文化媒介。未来,茅台要坚定文化自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申遗与博物馆建设工作放到历史的高度,为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具体而言,张德芹表示,茅台要从三个方面为中国白酒申遗助力:


构建“六位一体”申遗矩阵。要全面启动申遗相关工作,把申遗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来抓,将申遗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工作中。


建立“全周期”工作体系。

要设立申遗领导小组,组建专业攻坚团队,做好每一个申遗项目,一步一个脚印,力争每一阶段都有成效。


构建“同心圆”工作机制。

要广泛凝聚行业共识和社会共识,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与行业及行业协会携手,尽快形成中国白酒联合申遗共识,共同营造申遗的良好氛围。

 

白酒申遗的另一个重要推力则来自于泸州老窖,在中国酒业里面,泸州大曲老窖池最早获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3代传承人曾娜就提出了《加强统筹,推动白酒联合“申遗”》的建议。

 

泸州老窖是中国非遗白酒专委会发起成立单位,泸州老窖集团及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是专委会主任。3月29日召开的中国非遗白酒专委会2025年理事会会议,也是泸州老窖承办的。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作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分享,邀请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茶叶博物馆原馆长王建荣作茶文化申遗分享。


图片


在多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工作中有着丰富经验的赵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流程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她指出,申报世界遗产会面临数量限制、历程漫长、结果不定等挑战,中国白酒老作坊可以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基于全球视角论述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进而填补中国在世界手工业(制酒业)遗产项目上的空白。


图片

在茶文化申遗报送文本中有着突出贡献的王建荣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包括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心为要,茶文化以“和”为核心,逐步展现对世界的影响力,而酒文化也应突出文化延续性、认同感、生机活力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白酒申遗可借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和《日本传统酿酒技艺》经验,将传统酿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打包单独进行申报,扎实做好申报材料,以多元化保护组织专门推进申报工作。



白酒为什么要申遗?


中国白酒申遗为什么会在2025年给人提速的感觉?除了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酒企在切实推动以外,还在于中国白酒需要重塑国际形象。

 

2024年中国规上白酒企业产量为414.5万千升(折65度),连续八年下降,产量仅为高峰期2016年的三成左右。产量的回落源于消费的下降,国内白酒市场由熵增进入熵减状态,而国外市场则呈现出更多的机会。 

 

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平台显示,2022-2024年,中国白酒出口额分别约为48亿元、57亿元、69亿元,连年创历史新高;出口额同比增速分别为79%、19%和22%,均显著高于国内增速。以典型企业贵州茅台为例,2024年国内营收增速为15.79%,国外营收增速为19.27%,国外的增速是明显高于国内的,而且国内国外的毛利率相当,都高达92%。

 

此外,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负责认定评选的国际性荣誉,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申遗成功自然有利于提高白酒的国际形象,如张德芹所言“世界遗产是国际认可和交流互鉴的文化媒介”。中国现有59处世界遗产,每年慕名前来旅游、体验的国际友人不计其数。


图片


虽然白酒出海现在受到关税、标准、习俗等制约,但是以“申遗”作为突破口,从文化角度进行渗透,有望为白酒出海打开另一扇窗户,为中国白酒企业撬动一个更大的增量市场。从目前来看,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东南亚国家、东亚国家都有很好的白酒消费氛围,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白酒消费氛围也呈现出积极态势。

 

当然,申遗也必然会提升白酒的国内形象。中国白酒是双遗产瑰宝,既包含传统酿造作坊、古老窖池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传统酿造技艺、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申遗,酒企必须投入巨资进行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传播,还有博物馆建设,同时也得传承非遗酿酒技艺、弘扬非遗酿酒文化。据统计,与白酒相关的国家级非遗名录达34项,入选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的白酒酿制技艺多达220余项。


图片


二十年申遗路,堵点在哪里?


相比中国白酒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从元代蒸馏技术传入中国开始计算),二十年白酒申遗路虽然有些短,但也不难看出背后的艰辛。这其中既有申遗制度制约,还有国内遗产众多、白酒老作坊价值发掘不够等因素。

 

据介绍,世界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下设世界遗产委员会负责世界遗产的解释、审查、监督和保护,每年召开一次缔约国大会审议《世界遗产目录》,每个缔约国每年只能提交一个项目供审议,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最多审核35个项目,世界遗产数目较少的国家有优先权。而且世界遗产审核标准很严,至少要符合六项标准中的一条。


图片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如此一看,就能明白中国白酒申遗的难度了。一方面,难点在于证明这些白酒作坊在范围和概念上的完整性,以及讲好中国白酒在全球范围内的突出普遍价值。另一方面,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都众多,目前的预备名单已经超过50项,未来还有扩增的可能,假设全部都通过评审,至少要五十年的时间。

 

当然,与其他预备名单相比,白酒申遗的优势也明显,具有较紧迫的现实价值,白酒老作坊及酿酒技艺是活态传承的。白酒上游连接着农业和农民,中游涉及地方就业、税收和经济发展,下游链接着近两万亿的流通市场,也关乎就业和经济。从这些角度来看,白酒申遗理应得到政府支持,事实上贵州省文旅厅、遵义市、南昌市、泸州市、宜宾市等地方政府也都明确表达支持当地白酒遗产申遗。


图片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在贵州茅台表示,白酒申遗意义重大,在茅台等中国白酒企业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白酒申遗进入“快车道”,这一举措推动了白酒文化价值的世界认同,还为以茅台等为代表的中国酒业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础。中国白酒与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农业遗产等6类遗产关联性强,建议将文化遗产确立为申遗的主要推进方向,更具可行性与战略价值。茅台作为中国白酒的典型代表,应更多承担牵头重任,组建专业团队,做好长期规划,引领中国白酒申遗工作全面开展,全力推动申遗研究成果赢得广泛认可与高度赞誉。


图片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表示,申遗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遗产申报等多方面,需政府、企业、文物等部门协同合作、紧密配合、步调一致。


图片


贵州省文旅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勇张勇表示,茅台作为中国白酒的杰出代表,不仅是一瓶酒,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份传承。茅台申遗是保护传承茅台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和茅台国际化的过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贵州省文物部门将与遵义市、仁怀市和茅台集团一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将茅台文化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名片,助力中国白酒及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走向世界。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