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浓香文酿团队

史学大师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倘若站在全球史的视角观察宋代,亦会呈现一番兴盛的图景。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宋代,中国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二者是一种并行和等值的发展。

有宋一代的泸州城,不仅在两千多年泸州文明的征途上留下深深足印,而且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图片

宋代泸州,南定楼上,中兴诗人范成大登临远望,欣然高颂:

“归艎东下兴悠哉,小住危栏把一杯。楼下沄沄内江水,明朝同入大江来。”

诗人感叹南定楼前的滔滔江水,并以独特的手法将大江与泸州美酒融为一体。

在宋代,泸州城市商业、水运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跃而升为长江上游的新兴都会城市,从此进入了历史上的全盛时代。

让我们跟随范成大的足迹,一探宋时泸州的绝代风华。

图片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范成大出生于江苏苏州,祖父范泽为太子少保,外祖文彦博为宋仁宗时的宰相,其家族为煊赫一方的名门世族。

然而,就在他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北宋王朝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图片|此图为开封清明上河园。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首都,称为“汴京”。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结构突破了唐代长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缚,再次走向空前繁荣,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开封被金国占领,继续被金朝定为都城。汴京曾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繁华程度在历史上有着“汴京八景”的美誉。图源:视觉中国

金国为了蚕食宋朝北境,分东、西两路南下进军,直取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王朝宣告覆灭。

靖康之难爆发后,康王赵构前往江南称帝,与金国实行南北分治。范成大目睹了山河飘零、国乏民困的悲惨现象,故而自幼便立有收复山河的伟大宏愿。

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高宗生母韦氏从金国回朝,范成大应试献赋,文名鹊起。之后潜心苦读于昆山延福禅寺,在父执王葆的屡次督勉下,于二十九岁高中进士。

图片|范成大天资聪慧,年十二遍读经史,十四岁时能创作文辞。后因父母早逝导致家境贫寒,遂于绍兴十四年(1144)寄居昆山延福禅寺,苦读十年,足不出户。因其努力,终有所成。图源:视觉中国

是时,同榜有张孝祥、虞允文、杨万里等才子,还有宋孝宗补赐进士的陆游,可谓人才爆涌,群星灿烂。

登科入仕后,范成大凭借出类拔萃的文学才能,受到宋孝宗赏识,相继任徽州参军、入京任馆职、升吏部员外郎,前途可谓一片大好。

就在范成大步步高升之际,曾创下抗金彪炳战绩的国民英雄虞允文向宋孝宗建议:派遣使者到金国去办理两件关乎大宋礼节的大事,一是请金国归还宋朝皇陵所在的巩、洛之地,二是要求金国更改受书礼。

图片|范成大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与此同时,因卓越的政治才能,范成大也被称为硬派“外交官”。图片来源:《吴郡名贤图传赞》

这是一次“非礼派使”,用挑衅来形容也无不可。使者有可能非拘即杀,成为第二个“苏武牧羊”。

得知向金国发起外交攻势后,群臣畏惧不前,出面反对者也大有人在,导致出使一事骤然停滞。

在这进退维谷之际,一心报国的范成大甘愿赴汤蹈火,为国家完成这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临别之际,宋孝宗特意召见范成大,嘱咐他“啮雪餐毡或有之”。弱国无外交,使臣此去或许凶多吉少。

图片|汉武帝年间,苏武拜中郎将,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不料在完成出使任务准备返国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使队一行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最终,苏武被流放到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长达十九年之久。范成大此次出使金国,可能遭到同苏武一样的命运。图源:视觉中国

到达金国后,范成大词气慷慨地递交了请求归还宋帝陵寝的国书。就在金世宗及君臣侧耳倾听之际,他突然从袖口掏出了一份私人奏疏,上面赫然写着“改受书礼”四字。

由于事先并未在外交书中予以告知,金国大臣痛斥范成大违背了两国邦交,纷纷用笏板上前殴击。

僵持许久后,金国太子见范成大不为所动,于是拔剑威胁,声言要血溅宫殿,可范成大仍旧“屹不动,必欲书达”

范成大的不屈气节在金国引起极大震动,金世宗认为此种不惧死的忠臣理应受到世人敬重,于是不顾谏臣反对,将其无罪释放。史载,范成大“竟得全节而归”。

图片|图为河南巩义北宋皇陵。靖康之变后,北宋帝王陵寝落入金国地界,范成大为了争回国家颜面,毫不畏死,据理力争。金世宗佩服范成大有舍生忘死的勇气,允许南宋迁走陵寝,并同意归还宋钦宗梓宫。图源:视觉中国

尽管此次出使未能达成南宋的两项条件,金国只同意奉迁宋室陵寝,但范成大的平安归来,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外交成果。大宋使臣通过营造一种你来我往的外交环境,提升了南宋在周邦的外交地位。

国威之强不仅体现在征战沙场,更体现在舍身廷争。范成大舍身为国,面对金人的威逼不卑不亢、不辱使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尊严,其功绩气魄堪称表率。

图片

南宋时期,金人烽火南下,占据了陕西大部分地区。四川成为防御外敌入侵的前沿阵地,起着御敌安内的重要作用。

诗人陆游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成都地大人众,事已十倍他镇。而四道大抵皆带蛮夷,且北控秦陇,所以临制捍防,一失其宜,皆足致变故于呼吸顾盼之间。”

图片|四川在南宋时期是个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重要地区,清代史家钱大昕称:“宋南渡后,以四川为上游重镇。”此能够担任镇守四川大任的,必定是朝廷要员、皇帝亲信。图源:视觉中国

正因如此,所任蜀帅不仅要外扼金蛮,还需内控西夷,以此稳固宋王朝在西南方的防御优势。

范成大先前在使金一事中立有卓越功勋,且通晓宋金两国的外交制度,故被宋孝宗任命为四川制置使,全权主政蜀中。

淳熙二年正月(1175年),范成大从广西安抚使的职位上被召回,历经半年的水陆兼程,才由”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抵达“天府之国”成都。

当时正逢兵荒马乱,盘踞在蜀地周边的流寇频繁入侵,抢夺边境居民和财物,形势愈发不可控制。

图片|范成大认为,朝廷要确保对金作战的优势,更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好蜀地的安全。如果朝廷万一和金开战,巴蜀可以作为大后方。这时,蜀地境内的流寇才不敢趁火打劫,所以剿夷自然是范成大在四川制置使任上的重要政策。图源:视觉中国

初入蜀地的范成大,提出“内教将兵,外修堡寨,团结土丁”三项制敌策略。这三项制敌贯穿了肃清边境始终,避免了由内外战争造成的生灵涂炭,是为“西陲数十年安静之长算也”。

主政蜀地期间,范成大除了整军经武外,还有项为人称道的治世功绩,那就是免除了繁多苛重的酒税。

南宋初年,金军攻占陕西,剑指蜀地,养兵之费与日俱增。

中央政府财政困难,为征收作战所需军费,便将目光瞄向了安定富庶的蜀地,不断增加当地赋税。“蜀中地力甚全,民力甚裕……虽川陕多事,一跬步,而能运百货,一咳唾而能济三军。”

图片|宋代时,泸州城里有六个称为“务”的大型交易市场,官府在场内设立专门机关,征收税赋。在这六个“务”当中,有两个便是酒务,每年征收酒税接近一万贯。在泸州的赋税中,酒税占了1/10,每年都在一万贯以上,足以证明当时泸州酒业的兴盛。

彼时,蜀地酿酒昌盛,家家户户都自备工具酿酒,已然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仅泸州一地征收酒课便在一万贯以上。

与北宋征收的酒课有所不同,南宋时的酒课,是将部分军费折算成酒税转嫁到巴蜀人民身上,带有强迫性质。这种政策自然而然影响到民众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农业、手工业的正常发展。

《神道碑》云:“公(范成大)略计成都在城建炎三年酒课,岁才四万缗有奇,后增十倍。县镇酒税,场店民户买撲,课利总十五万有奇,后累至四十万,他郡可知。”

范成大通过明察暗访后发现,蜀中酒税在短短五年内增长了十倍以上。为此,他不顾前线作战吃紧,专程向宋孝宗上奏请求减免酒税,以此滋养百姓。是谓“去四川数十年之害,培其本根”。

图片|范成大认为,以对金作战急需为名而征收的杂税中,酒税最为疲民,请求宋孝宗减去四十七万酒税。此举为民间酒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使得蜀地酿酒业在南宋时期形成较大规模。

此时,南宋朝廷经历了隆兴和议的战争赔款,财力枯竭,但宋孝宗感念于奏疏中的利民之举,立下诏令“岁减四十七万缗酒课”。

此举一出,百万生灵,如脱沟壑,欢呼雀跃。自七月十五日以后,纷纷于寺观启建感恩祝圣道场,以最神圣的祈禳形式,来表达对范成大的感激之情。

范成大上任蜀地后,兴利除弊,造福一方,短短两年之内,便取得举世瞩目的政治成就。其同僚陆游称赞道:“及公之至也,定规模,信命令,弛利惠农,选将治兵,声震四境,岁复大登。”宋孝宗更是毫不吝啬地夸赞道:“蜀民思卿如慈亲。”

图片|范成大在接到赴川任命后呈给皇帝的谢表中说:“去国八千里,恨青天蜀道之难;提封六十州,岂白面书生之事。”实际上,他这个书生是很有作为的。在蜀帅任上,他举荐巴蜀人才、减轻蜀地人民负担、积极组织军事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得到了巴蜀人民的信赖与尊敬。图源:视觉中国

范成大离开蜀地时,蜀地百姓有感于这位父母官恩深似海,纷纷沿途相送,共有上千名送行者从成都合江亭远送到中岩寺,自发送行者人数之多、送行距离之远,实属历代罕见。

范成大回到临安后,蜀地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绛霞浓淡月微明,梦中重到锦官城。” 他留恋巴蜀的锦绣山水:“老来万事总萧然,犹忆西州暑雪边。”;更思念当地的香醇美酒:“荔浦园林瘴雾中,戎州沽酒擘轻红。”

范成大与蜀地美酒的缘分,远远不止于此。

图片

淳熙四年五月(1177年),范成大自四川制置使任上召还,在沿长江水路返回临安途中,路过有“西南要会”之称的泸州,瞬时被城中的繁华所吸引,遂将所见所闻记述到私人游记《吴船录》中。

图片

“蜀中惟泸叙之城皆以屋盖之,叙多颓圮,泸独全好。”

其时,泸州商贸发达,百姓不仅富足还爱美,喜欢把房子漆成红色。

在畅游完泸州的繁华街市后,范成大顺江而下,泊至沱江沿岸的南定楼,这座由发达水运催生出的名楼,使这位南宋才子流连忘返。

范成大在《吴船录》中将南定楼描述为一郡佳处。“其下临内江,此水自资、简州来合大江。城上有来风亭,噉二江合处,于纳凉最宜。”

南定楼上,供有几十种不同档次的“大酒”和“小酒”,范成大登临畅饮,借着酒兴留下千古绝唱。

图片

“归舶东下信悠哉,小住危阑把一杯。楼下盈盈内江水,明朝同入大江来。”诗人感叹南定楼前的滔滔江水,并以独特的手法将江河与泸州美酒融为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范成大登上这座气度不凡的南定楼之后,他的“朋友圈好友”陆游也于三年后登临此楼。

其作《南定楼急雨》曰: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渡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剑南诗稿》

图片

彼时,陆游奉诏回京,途经泸州遭遇一场大雨。梁州、益州、泸州,不停变换的地点,冲击出陆游的羁旅之苦。当陆游风雨凌乱地闯入楼中,身边人的方言晦涩难辨,不免产生孤寂之感。

在四川期间,范成大最大的收获,或许是与陆游成为莫逆之交。

陆游当时经过范成大的举荐,成为他的下属,二人齐心协力治理蜀地,共同抱有北伐的雄心壮志。

而从交通路线来看,范成大、陆游路过南定楼,并非偶然。

图片|宋代泸州为益、梓、夔三路及大理之间的交通枢纽,也是“四道”(三省一市)枢纽,在宋朝全局中起到带动作用,在四川的整体布局中仅次于成都。图源:视觉中国

以四川为中心的川西北平原是蜀中的经济中心,北宋时可以通过利州路的川陕通道连接中原,也可南下经梓州路(泸州),通过长江一线连接荆楚。

南宋迁都后,陝西大部已不为南宋所有,蜀中通往的道路只剩下唯一的南下路线,泸州随之成为连接蜀中与临安的交通枢纽。

这既是范成大与陆游到访南定楼的客观原因,也是宋代泸州城市规模提升的必然结果。

当时,京城临安的供给保障线,主要依靠长江水运。泸州地域控三巴连滇黔,粮、油、盐、茶、糖、酒等物资在此集散,驳转中元棒大船,源源不断地运往荆湖江浙。

图片

朝廷官员,商家巨贾来往频繁,使得泸州经济在元朝之前,达到了第一个发展顶峰。

当时,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鼓励民户以竞争方式承买官府的企业经营权、收税权,类似于近代的租赁承包经营。

民间一时掀起了酒坊、酒馆的承包热潮,多样的酿造技艺,为美酒的酿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由此酿造出前代所未有的酒类品种。

宋代泸州的酒类笼统分为大酒与小酒两种。据《宋史·食货志》记载:“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谓之小酒……腊酿蒸鬻,候夏而出,谓之大酒。”

图片|小酒与大酒之中,又以酒质的优劣各分不同的等级,小酒共有二十六等,价格从五钱至三十钱不等。

这里“酤成即鬻”的小酒,不需要酿制多长时间即可售卖,酒的浓度相对较低。

大酒则从前一年的冬天便开始酿制,经过近一年储存,到第二年夏天才正式出售,其酿造程序繁多,储存时间较长。

为确保酒的品质,只能提高酒的浓度,才能在长时间内避免酒质酸败。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只有通过蒸馏技艺才能达到这种效果,由此看来,大酒应是当今“蒸馏酒”。

泸州地方史学家赵永康认为:大酒是在寒冷的冬天下料,采用蒸馏工艺,从蒸熟糊化并且拌药发酵以后的酒槽里,烤蒸馏出酒。大酒在原料、酿造过程、储存方式上与今天的浓香型白酒非常接近,并且在宋代泸州已经出现。

图片|从宋朝开始,泸州开始出现了大酒。其原料选用、工艺操作、发酵方法都与今天的蒸馏酒接近,不过受到当时的生产技术、设备的限制,所生产的白酒度数比现在的低一些。

南宋时期四川酒类品种的多元化,正是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的直观结果。

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详细记载了泸州南定楼、渡泸亭的地理位置。位于南定楼与渡泸亭一线的沙湾场镇,设置了与少数民族交易的“春苗”市场,并配有茶马官,专门管理城乡和少数民族的茶马贩卖。

宋代时,泸州因长期汉夷杂居,未行酒禁,民间酿酒业得到了充足发展,故有“极边酒茗驰禁,是以人乐其生”之称。

图片

滇黔少数民族组有数百人的商队,借助“春苗市场”向泸州输出马匹、药材,在泸州换回茶叶和美酒。

不难看出,美酒是泸人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以物易物的重要物品,起到借一地之产,以通往来的重要作用。

透过范成大在泸州的游乐图景,我们可以延伸出三个宋代泸州城市特征。

第一:区域特征明显。泸州边夷重镇城市的兴起,适应了川滇黔交汇、汉夷交流融合的区域发展需要,是宋代商业化浪潮在长江上游区域激荡的产物。

第二:成长速度迅速。宋代泸州城市的发展,从唐代的羁縻州一跃而到“万户赤酒流霞”的高度商业社会阶段,一举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突变式的提升。

第三,区域集市发达。城内曹市星罗棋布,村庄聚落交错环绕,各个邻靠的地片拼合起来,形成了川流不息的市场网络,堪称宋代西南地区的“小成都”。

图片|宋代以前,泸州由于位置偏远地近蛮夷,与中央的联系不甚紧密,汉庭王朝的统治十分薄弱。宋代以后,泸州军政地位上升,成为梓州路的政治军事中心,从“内地的边陲”逐渐演化为“边区的中心”。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以及宽松的少数民族贸易政策,促进了移民的涌来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使泸州的转口贸易与商品经济在宋代达到顶峰。

的确,宋代武功远不及汉唐之盛,但在中华民族历史演变的进程中,宋代中国确乎已经迈入了近代的门槛。

而位于西南要会的泸州,更是具备了商业化、市场化等近代社会的成长特征,这些特征与宋代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如开封、杭州的发展趋势别无二致。

生于靖康之变,成长于宋金两国对峙时期,范成大青年时便立下报国建业的伟大宏愿。及至科举入仕,其足迹南至桂广,北抵幽燕,西入巴蜀,东薄邓海。

在主政的诸多地域中,范成大情系泸州。

图片

在他的泸州梦中,有南定楼下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有沙湾场镇万商辐辏的茶马互市,更有繁华街市上鳞次栉比的酒馆酒楼。

一曲繁华梦,一樽泸州酒。

得天独厚条件下酿成的醇香美酒,在酒杯的豪爽中尽情发散,造就了范成大的宋时泸梦。



参考资料:

[1].范成大.范成大笔记六种[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赵永康.泸州老窖大曲酒源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4):107-110.

[4].袁庭栋.巴蜀文化志[M].成都:巴蜀书社,2009.

[5].周必大.文忠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147册.

[6].孔凡礼.范成大佚著辑存[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宋元佚名撰.翰苑新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8].沈昭兴纂修.乾隆直隶泸州志[M].嘉庆二十五年刻本.


精华观点集萃

1.宋代泸州由于水陆交通的繁荣,在以长、沱两江为交易市场和转运节点的城门附近,形成了城乡交流的集市,乡村出现了草市。内地、边境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2.宋代泸州“大酒”的产生,表明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的酿酒技艺在前代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由此酿造出了前代所未有的酒类品种。多样的酿造技艺,为四川各地美酒的酿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有利于唐宋时期四川酒类品种的多元化。


3.南宋迁都后,陝西大部已不为南宋所有,蜀中通往的道路只剩下唯一的南下路线,泸州随之成为连接蜀中与临安的交通枢纽。

图片

有奖答题活动
读者们关注公众号后,可以在评论区参与有奖答题活动。我们将在给出准确答案的读者中优选3位,每位送出一瓶泸州老窖1952小酒,开奖日期为第二日上午。

【单选题】以下关于宋代泸州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泸州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作为川滇黔交汇的重要地理位置

B. 南定楼是泸州的商业交易的中心,连接着川滇黔贸易往来

C. 泸州因长期汉夷杂居、市场贸易活跃,而成为重要的边防军事枢纽

D. 小酒因酿造时间较短,酒的浓度高,被广泛用于长途运输

图片

本文系「北纬28度的浓香」原创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文转载回复【转载】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