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期下,酱酒企业分化加剧,酱酒核心产区仁怀也不例外。

重阳节后,正是酱酒下沙的黄金时节,头部、主流酱酒企业争相打响产能扩容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销售基酒、贴牌为主营业务的很多仁怀中小酱酒企业也面临着新一轮的生存考验。

近日,酒业家深度调研仁怀产区,在走访数十家中小酒企发现:中小酒企今年下沙量相比去年同期下滑30%,一小部分酒企甚至对今年是否要继续下沙而犹豫不决。

资深酱酒专家、权图酱酒工作室首席专家权图认为,在行业下行、市场分化、贴牌商撤离的背景下,缺乏资金、品牌、渠道支撑的中小型酱酒企业将面临新一轮考验。“以今年重阳下沙为标志,头部酱酒企业和中小型酱酒企业的分化正式开启,预计明年这种分化将加剧,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权图认为,以前企业可以跟着行业形势走,在酱酒上半场,像春秋战国时代,谁都能遍地捡钱,但以今年为分水岭,头部企业扩产,中小酒企收缩,酱酒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强化,对酒企来说已到终极命运选择的时候。

在2021年,仁怀产区由于受环保等因素影响,无论规模大小,大部分酱酒企业下沙时间推迟约1-2个月。

而在2022年,酱酒企业在下沙时间上开始出现差异,重阳节过去1月有余,头部酱酒企业已基本完成下沙,而大部分中小酱酒企业才迎来下沙季。而从酒业家调研的信息来看,对今年中小企业而言,不仅是在下沙时间上有所推迟,而下沙的决心、规模相比去年都已出现下降。

受宏观环境、流通限制、行业下行周期“三期叠加”影响,酱酒行业分化正在加剧。吨位决定地位,当前的投产量基本可以较为清晰地预判五年后酱酒产业发展格局。

一方面,头部、主流酱酒企业争相打响产能扩容赛。2022年下沙季,酱香白酒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今年投产量比上一年度同比增加19.1%。

另一方面,由于信心不足、资金紧张、贴牌商撤场,中小酱酒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并不乐观,体现在生产端,便是下沙量的大幅度锐减。

“今年以来,很多酒企的酒没能完成销售,资金周转紧张,导致很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中小酒企在下沙上犹豫不决。”中鉴酒业集团生产负责人杨波告诉酒业家。

“前三季度,受流通限制,品鉴会、招商会、新品发布会无法开,招商难、动销难,我们公司基酒业务下滑70%,整体业绩下滑50%,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对今年的下沙很谨慎。”茅台镇某中型酒企负责人向酒业家表示。

“我们一共有45口窖池,去年还在外租赁了22口,2021年的下沙规模在600吨左右,目前还在出第六轮次酒,上一个酿酒周期还没有完成。同时今年的下沙规模相比去年有所缩减,预计下沙500吨。”仁怀某酱酒企业梁总表示。

“尽管公司这些年有了一点资金储备,去年投产800吨,但今年也没敢投太多,控制在600吨左右。”茅台镇某精品酒庄的负责人罗总告诉酒业家。

酒业家针对仁怀产区数十家中小型酒企的调研显示,今年中小酒整体投产规模约下降30%。

这一数据也得到了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副秘书长、资深酱酒专家周山荣的佐证,他表示:“通胀也好,场景缺失也罢,增量消失、存量下滑是当前酱酒面临的普遍问题。除去头部企业,2022年茅台镇酒厂投产同比下滑30%是大概率事件。”

酒业家在调研中注意一个细节:一直以来,茅台镇椿树村都是酒企运输、过磅红高粱的必经之路,此前每到重阳下沙季,狭窄的道路上塞满了运粮车辆,运粮车辆在这里堵车耗时半天更是常态,而在今年,绝大多数堵车1小时内必能通车,往年运粮车辆大排长龙的场景已然不在。

而中小企业下沙规模的减少,主因则是酱酒产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现金流的担忧。

“我们公司的业务以销售基酒和贴牌为主,去年回款超过1亿,现在正值行业周期性调整,开发商大幅减少,今年快结束了但回款还不到两千万,所以只能缩减支出。”某酱酒企业负责人向酒业家表示,尽管该公司贴牌门槛已从3000件降至数百件,但仍无济于事。

“明年行情尚且看不清,未来五年更是充满不确定性。头部酱酒都在扩产,未来中小企业还有多大生存空间?”茅世源酒业董事长陈明坤谈到,酱酒是高门槛、长周期的投资,一千吨大曲坤沙酒的投资高达数亿,五年生产的周期性特征,决定了下沙后持续在生产、存储等方面投钱,这笔巨额资金投资,不少酱酒企业选择了谨慎投资,大幅度缩减下沙计划。

中小企业下沙量的减少,也导致仁怀产区在酱酒生产产业链上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当其中的便是窖池租赁价格。

“在2020-2021年有钱不一定能租到窖池,单个窖池的租赁价格最高时涨到5万一年,现在回落道2.5万,现在自己酒厂的窖池都用不完,我预计到年底2万就能租到窖池。”陈明坤说到。

同时,酒企下沙量锐减也传导至原料端。

今年5月,茅台集团宣布茅台酒用高粱价格从2021年的9.2元/公斤涨价至11.2元/公斤,此后大多数中小酱酒企业的高粱价格跟涨,加之今年8月仁怀遭遇为期一个月的干旱天气导致高粱减产。在9月高粱收购季来临时,高粱价格普涨,从7.2/公斤涨价至8.2-8.6元不等,大多数高粱收购价超过8元/公斤,涨幅超过20%。

但高粱价格这种涨势并未持续太久,随着第四季度流通持续受限、动销乏力等众多因素叠加,中小酱酒生产企业并未向去年一样集体扩产,而是选择了减产,时下高粱价格应声回落。酒业家获悉,当前高粱收购价格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对于中小酱酒企业今年以来的下沙缩减,贵州黔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贵州黔酒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黔酒一号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兴贵认为,主要是因为企业销售下滑,准备金和流通资金不足导致;同时,加上行业整改,生产准备不足;仁怀酱香白酒多年一贯性惯性思维模式牢固,依赖性经营理念牢固,缺乏长期经营和品牌化思维,导致在逆势环境下短暂放慢生产。

事实上,在酱酒产业回归理性发展的当下,已经享受过品类发展红利的仁怀产区中小企业将在未来迎来更多挑战。

首先是中小企业自身对酱酒行业信心问题。酱酒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中小酱酒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发连锁反应,所以信心容易动摇。

贵州五星酒业集团董事长焦永权认为,“按照酱酒行业十年一个周期推论,今年酱酒很难,明年仍是下行周期,估计2025年后才会有好转。这意味着没有品牌依靠卖基酒中小企业下滑得比较快,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才能扛得住3-5年,熬到迎接下一个周期。”

“行情好的时候基酒是个生意,现在行情不好,基酒首先被影响,品牌企业现在都难,头部除了茅台,大多数品牌今年都存在库存高企、价格倒挂、动销不畅,招商困难,现在是拼品牌和渠道的时候,低品牌响力、弱渠道能力是最先被波及。“白酒战略研究专家、观峰智业集团首席战略顾问杨永华认为,去年下半年市场遇冷之后,最先感知到的是没有品牌力和市场基础小企业,而且下行的声音越来越多,这部分企业下沙就越谨慎。

其次则是头部扩能挤压空间。近年来,仁怀酱酒持续扩产:2018年,仁怀市规模白酒企业白酒包装销量21.8万千升,2019年23.6万千升,2020年25.6万千升,2021年突破30.6万千升。尤其是今年重阳节,头部、主流酱酒企业打响产能军备塞。茅台现有茅台酒产能5.6万吨,系列酒产能2.6万吨,预计5年内产能将双双达到10万吨;习酒预计2026年产能将到10万吨;国台2022年下沙1.7万吨,未来有望继续扩产;珍酒2022年下沙3.5万吨,预计产区多个酿酒项目投产后产能将达到10万吨。安酒2022年下沙4万吨。

根据初步统计,本轮酱酒扩产将新增20-30万吨酱酒产能,且扩产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这意味着未来中小酱酒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最终则是贴牌商开发商大量撤离。权图表示,基酒和贴牌、定制是仁怀大多数酱酒企业的主营业务,约占三分之一。在酱酒行业最为火爆的2020-2021年,大量贴牌上涌入带来行业狂欢。但酒业家的调研显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三四线品牌、贴牌产品在河南省的整体跌幅达到20%以上。在其他酱酒重度消费市场,部分三四线酱酒品牌、贴牌产品量价齐跌,渠道商大量抛货,开发商和非品牌酱酒经销商纷纷退出酱酒领域,让大多数中小酱酒企业产能出现过剩预期。2022年1-9月,依赖开发商做贴牌的酱酒企业业绩下滑幅度最高达到80%,业绩跳水、资金链紧张,是中小酱酒企业面临的大难题。

而在贴牌商开发商大量撤离后,中小企业能否保持公司业务稳定、健康发展将是决定其生存与否最为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