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渝昆高铁川渝段正式开通运行,只需26分钟,重庆人就可直抵泸州。不到半小时的路程,浓缩了川渝两地的热辣风味。
如今,坐着高铁“串门”已经成了假期的常态。周末休息,朋友们啷个不来酒城泸州,来一场邂逅之旅?
地址:泸州市龙马潭区红星路
建议游玩时间:1.5小时
出了泸州高铁站,坐上出租车,只超起步价一点点,就可到达这条川南首家24小时不打烊特色文旅街区。
一个个招牌背后,是属于泸州的历史故事、非遗文化及城市形象。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泸州的“城市会客厅”。
泸州白糕、泸州肥儿粉、红桥猪儿粑的招牌不仅唤起了大家儿时的记忆,还引来了不争气的口水。
黄耙、白糕、凉皮、串串……都是老泸州人最喜欢的风味。
其中的黄粑,是用黄粑叶包裹住混进红糖、白糖的糯米饭蒸煮而成,入口甜蜜软糯,还有黄粑叶的清香,是极其受青睐的地方小吃。
|为祭炎帝、蚩尤,祈求天神保佑,每逢农村24节令,春种、夏耕、秋收、冬藏,泸南边的各民族采娘浆叶做黄粑,祭天地、祭神灵,祭祖先成为蜀南一方的民俗,传承了下来。图源:视觉中国
其中还挂有纳溪蝴蝶画的招牌。这种画用蝴蝶翅膀剪贴完成,根据构图需要,巧妙地利用了蝶翅上天然的鳞片花纹、色彩,做成意境深邃、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的工艺作品。
|泸州蝴蝶画,以天然蝴蝶翅膀为材料、纯手工制作的一种工艺美术画,蝴蝶画的创作利用蝴蝶翅膀的自然形态、天然色彩和花纹,以及翅脉走向来构图作画。图源:文旅泸州
“泸州纳溪蝴蝶画传统制作工艺”已于2013年列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这里,你可以走过一条条老街巷、老门市,沉浸式打卡,体验非遗,怀旧感满满。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龙透关路37号
建议游玩时间:2小时
都说逛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快的方式。来到泸州市博物馆,从历史中品读这座城市的起承转合。
泸州市博物馆内,共有藏品总量11586件,国家珍贵文物1412件,藏品涵盖26个门类。
|麒麟是古代祥瑞之兽,此类造型的温酒器目前出土仅一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可用炭火持续性加热的青铜温酒器,既表现了明代人精巧的构思,同时也说明当时泸州的酿酒之盛。
一进入博物馆,镇馆之宝“麒麟温酒器”便会跳出来为你介绍馆内详情。只见它昂首挺立,身体两侧各有一个“小背篓”,像驮着珍贵的宝物;尾巴在其后扬起,整体呈青铜色。
1986年,它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上马出土,长35厘米,宽27.5厘米,高26厘米,重9000克,为站立麒麟造型,麒麟头部、腹部均有传统图案装饰。饮酒时,在炉膛内放置木炭,将酒杯盛酒置于圆鼓内,随水温加升,便可以温酒。
这种麒麟造型的青铜温酒器在全国仅此一件,被称为“最孤独的温酒器”。
博物馆内,一幅关于长江文化的画卷徐徐展开,其中既有酒文化,还有石刻文化、红色文化。
集石刻文化大成的当属《百子图》,在高2.05米,长4.9米的壁龛中分四层上下排列,由17组不同的画面和百余个表情姿态各异的稚童和大人组成一幅民风民俗图,妙趣横生,或是饮酒、对弈,或是舞龙、五子登科、渔樵耕读……
|百子图石刻凿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17组画面100余童子组成,画面有耕读、舞龙等,充分展现了川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其中的《饮酒嬉乐图》,地面上散着泸州当地篾篓装的酒坛,可窥见其浓厚的酒文化。
|泸州市博物馆所藏珍品
泸州还是一个名人荟萃之地。
出生于泸州的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宗师蒋兆和,曾“为民写真”,共有30余件作品收录在泸州市博物馆内。
同时,馆内还展出有赵孟頫、文徵明、石溪、康有为、徐悲鸿等大师传世墨迹。

|张问陶《峡云微雪图轴》,清代著名大画家法式善赞其云:“峨眉秀色钟吾友,诗画当今无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蜀中才子张问陶的“蜀山清梦——张问陶书画艺术展”正在特别展出,不可错过!
地址: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文博路
建议游玩时间:1小时
如果你是石刻爱好者,那这里对你而言再适合不过。
这是全国唯一的宋代石刻专题博物馆,共有藏品14000余件。
“北宋看开封,南宋看杭州,宋代民间看泸县。”
南宋时期,川南人都干啥子?来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体验川南人民的生活日常。
|泸县泸宋代石刻博物馆中的石桥场景 图源;视觉中国
其中的石刻题材主要有七大类:
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人物:男武士、女武士、侍男、侍女。
场景:飞天、戏婴、妇人启门、乐舞、器乐演奏。
植物:牡丹、莲花、菊花等吉祥花卉。
动物:凤凰、狮子、兔子等。
家具:桌、椅、屏风、门、窗等。
建筑:梁柱、斗拱、桥梁等。
|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侍女石刻,有一桌、一椅、一女侍仆,女子身穿长裙,手上拿着扇子站立于桌椅旁,表现了宋人准备饮酒就餐的场景。
这里的石刻上,刻画着市民阶层的生活状态:仆妇启门、梳妆打扮、歌舞礼乐……
亦有威严的武士类石刻,不止有男性石刻,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石刻。
|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武士石刻,以极其写实的手法表现了宋军将士的军戎装备,如同一部详实的图解版《武经总要》 图源:文旅泸州
动静之间,一个宜居的古代江阳就呈现在众人眼前。
地址:泸州市泸县方洞镇石牌坊村
建议游玩时间:1小时
要看川南民居,就来屈氏庄园。
屈氏庄园建筑面积6780平方米,占地面积11034平方米。庄园后靠五仙山,侧依冱水河。
|泸县屈氏庄园,位于泸县方洞镇石牌坊村,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采用中轴对称方式布局,中心建筑为悬山穿斗式木结构。有北极楼、东平楼等四座碉楼,花厅、天井48个,房间180余间,戏台、佛堂、金银库、凤凰井、花园、水池、凉亭、花山族墓等。图源:视觉中国
正门前是一座雕有“野鹿含花”的照壁,寓意“衣禄繁华”。再为“醒庐”大门,嘉庆至道光年间修建的中心建筑群采取中轴线对称两个院落。
|屈氏庄园大门上写的醒庐两个字,乃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这两个字由泸州南门高家中的高蔚然所书。
中心建筑为悬山穿斗式木结构,戏楼、佛堂为民国初期扩建的中西结合近代建筑。
庄园原有高8米的石围墙和火砖围墙各一层,四角修建高达22米的北极楼、东平楼、南极楼、西平楼四座碉楼。有花厅天井20个,房间80间,有戏台、佛堂、金银库、凤凰井、内花园、跑马场、花山族墓等。
|泸县屈氏庄园内的文物展陈
各类功能的房间一应俱全,一园速览近代上层社会生活模式。
|泸县屈氏庄园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剿罪战斗旧址,碉楼上清晰可风当年剿罪战斗中留下的弹孔痕迹。
园内画栋雕梁,具有近代建筑和川南典型的民居风味。透过庄园内的天井,似乎能窥见悠悠岁月留痕。
|泸县屈氏庄园既是我国民间建筑高墙防御建筑在川南地区的典型代表,也是四川省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之一。
这座古老的庄园,每一块砖瓦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无论是弹痕斑驳的碉楼,还是门牌上铿锵有力的笔墨,都在展现着一个经历了时间磨砺的庄园的往昔与今朝。
它集中反映了近代泸州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发展和变迁,已成为近代中国农村的一个侧影。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三星街10号
建议游玩时间:3小时
来到酒城,怎能不探探泸州老窖?
踏入国窖1573广场,就能看到一方“中国浓香型白酒起源地”的石碑,无声地道明浓香缘起之处。
|2024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传承700年之际,泸州老窖由“中国起源地中心”官方正式认定为“中国浓香型白酒起源地”。
在这里,你可近距离观察一瓶酒的前端,看到复杂的酿酒过程:
451年不间断酿造的1573国宝窖池群,堪称“最强打工人”。
梅瓣碎粮、打梗摊晾、回马上甑、看花摘酒、手捻酒液……传承700年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就这样展现在大众眼前,感受一滴美酒的诞生瞬间。
|在看花摘酒环节,通常出酒分为酒头、中段和酒尾,只有中段才符合国窖1573原酒的质量要求。
还可游览广场内的泸州老窖博物馆。据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馆内现有藏品1万余件(套),由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1619口百年以上明清酿酒窖池、16处古老酿酒作坊建筑群、3大天然藏酒洞)、历史文化博物馆等组成。
馆内展示分为三大部分共九个单元,从传统、传续、传世三个主题讲述泸州老窖酒的故事。
在这里,你可以拾捡温氏家族对于促成一方酿酒事业的历史印记,看到当年的泸州老窖在全国开设培训班的照片留念,品读泸州老窖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浓香型白酒的托举——这是浓香天下的历史。
|上世纪50-80年代,泸州老窖积极在全国举办推广培训班,为全国二十多个省培养了数万名核心技术骨干。
泸州老窖博物馆内,还有网红手办麒麟麟值得一观,这一泸州老窖窖主节形象ip软萌可爱,憨态可掬,寄寓了浓香700年的美意。
|泸州老窖博物馆内,网红手办麒麟麟值得一观,这一泸州老窖窖主节形象ip软萌可爱,憨态可掬。
最后来一杯泸州老窖酒,便醉在这个浓香四溢之处。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东南部分水岭镇
建议游玩时间:1小时
和泸州的酒一样,这里的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还被国内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据《泸县志》记载,四川省泸州市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分水岭从事油纸伞业的匠人多达1000余人,有“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的佳话。
油纸伞,并不仅仅是一把伞。油纸与“有子”音近,有多子、多福的祝愿;伞骨为竹,竹报平安,寄托了节节高升的美意;传说中,桐油可以消灾,象征吉利,桐油纸伞放在家中,便寓意平安吉祥;伞形为圆,是中国人喜爱的美满、团圆。
在古代,赴京赶考的游子或上任的新官,行囊中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预祝着路途平安,仕途顺利。
分水油纸伞制作需要近百道道工序,选材、锯筒、刨节、刮青、穿线、石印、上油等,制伞便如同一个人的成长。
|一把成品油纸伞要经过锯托、穿绞、网边、糊纸、扎工、幌油等100多道工序,工艺精良,其伞撑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伞面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伞顶五级风行走不变形,在具备观赏性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走在长街上,匠人们专注做伞的画面映入眼帘。穿行于颜色各异的伞中,体悟工匠之心,也可以停下脚步,听老人们讲述一把伞背后的故事。
地址:泸州市合江县尧坝镇兴尧路与鼓仙路交汇处北
建议游玩时间:3小时
始于北宋,兴于明清的尧坝古镇,是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
这里有着“川黔走廊”“茶盐古道”之称,汇聚了川黔两省历史文化、古风民俗,集中国西部川黔古镇文化之大成,是享誉川黔的文化名镇、影视基地、佛教圣地。
|尧坝古镇历史悠久,始于北宋,兴于明清,是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有“川黔走廊”、“茶盐古道”之称;古镇汇集了川、黔两省浓厚历史文化和古风民俗,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西部川黔古镇文化,是享誉川黔的文化名镇、影视基地、佛教圣地。图源:视觉中国
嘉庆年间的进士牌坊经年累月地伫立在此,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这里亦有美学奠基人、中国著名雕塑家王朝闻的故居,踏入古镇,就能感受当年的小镇极简生活。
古镇内还有凌子风影视陈列馆、东岳庙、油纸伞铺、大鸿米店、晓云轩、周公馆等景点。
依山而建的民居群高低错落排布,于细微处述说着一方历史的宏大,历经百年风雨变迁,被清华大学古建筑专家陈志华誉为“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著名学者于丹称其为“活着的古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泸州美景
周末正好,泸州游,安排!

本文系「北纬28度的浓香」原创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文转载回复【转载】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