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精通翻译、诗、小说、散文、戏曲,代表作有《甲申三百年祭》、《星空》、《女神》、《屈原》等。


郭沫若爱喝酒,与汾酒也有着一段传奇佳话,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郭沫若与酒的故事。


品尝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两千年前的酒


郭沫若喝酒喝到兴起的时候,喜欢背诵古人的诗词,他常在宴会上诵读的是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每当郭沫若朗诵诗的时候,宴会厅里的氛围非常好,都是欢声笑语。


图片


郭沫若有多爱喝酒?从一个故事可以看出来,1972年在对位于长沙东郊的马王堆汉墓进行发掘考古工作时,在这个墓葬群核心地带的一个角落,发现两个铜壶,郭沫若仔细观察后断定,这两个铜壶是酒壶。


喜欢喝酒的郭沫若当场提出一个出人意料之外的要求,他想尝尝两千年的酒是什么味道,其他工作人员表示反对,认为汉代酿造技术不如今日,酒的纯度较差,里面肯定有不少变质的杂质,喝下去对身体不益。


郭沫若并没有放弃,说只用指尖沾一点试试,试了之后说道:“不好喝,没啥味道了,不如现在的酒。”


图片


冒着生命危险喝古墓里面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酒,郭沫若对酒的喜爱程度由此可见。不仅爱喝酒,郭沫若的作品中也离不开酒。


在郭沫若创作的《虎符》、《南冠草》、《屈原》、《高渐离》等多部历史剧中,里面有关酒的场景数不胜数,其中在1941年底创作的话剧《棠棣之花》第二幕,就是在汉阳桥畔的酒家里展开。


自诩“汾阳主人”

郭沫若与汾酒的不解之缘


郭沫若是四川乐山人,自诩唐代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在乐山市沙湾镇郭沫若故居至今仍悬挂有一块“汾阳世第”黑底金字匾,少年时代他也曾在课本上自署“汾阳主人”字样。


后经有关学者实地考证,郭沫若确实是郭子仪的后代,并向其后人提供了《福州郭氏支谱》。


图片


汾阳是汾酒的产地,郭沫若晚年来到汾酒,留下的诗篇和故事流传至今。


1965年12月4日,郭沫若第一次踏上汾阳这片土地,当他来到杏花村汾酒厂时,还没有进酒厂,就被酒香吸引,并对陪同人员说:“远远地就闻到杏花村的阵阵酒香了。”


图片


郭沫若参观了汾酒、竹叶青酒的生产流程,来到打包装车间,在听完老师傅地讲解后,郭沫若认真地铺开包装纸开始打包,一口气包了8个。郭沫若对大家说:“我们喝酒的人要想到酿酒人的辛苦,你们的酒远销五大洲,为国争了光,谢谢你们!”


中午汾酒厂设宴为郭沫若接风,当时的他已经是古稀之年,大家举杯喝酒之时,随行医生出面劝阻,“您的身体可不允许多喝酒啊!”郭沫若却笑着说:“已经身在名酒的产地,不喝汾酒,那真是虚枉此行啊!今天我就不听你的了。”说完,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图片


喝到半酣的时候,郭沫若停下手中的酒杯,他诗兴大发,挥毫泼墨,题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霉年陈软绵绵。折冲樽俎传千里, 缔结盟书定万年。相共举杯酹汾水,化为霖雨润林田。”


与汾酒的这段佳话,不仅让我们看到郭沫若对酒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到文人与酒不可分割的情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