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长江与淮河之间,桐柏山和大洪山两道山脉,横亘在神农故里湖北随州。丰富的气候资源带来高品质葛根,也造就了毛铺草本酒独特的风味。
葛(Pueraria montana var. lobata),俗称“野葛”,是豆科葛属多年生大型木质藤本植物,其茎可长达十多米。野外常见于山坡疏或密林中,常缠绕于周围树木,或匍匐于地面上,或茎藤相互支撑一路向上直至遇到其他可缠绕的植物,又因其具有极快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因此自然状态下都是成片存在。
葛最早记载于两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其地下的块根巨大且入土很深,在民间有着“南葛北参”的称号,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改善高血压病人项强、头晕、耳鸣等症状,常用来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古人依据淀粉多少和用途的不同,把葛根分为野葛根和粉葛根两种。其中野葛多为野生,在中国分布广泛,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分布几遍全国;而粉葛(Pueraria montana var. thomsonii)则广泛栽培,多以食用为主,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江西、广西、广东、海南等地。毛铺草本酒中所使用的葛根提取物就提取自野葛根。植物的分布区并不能代表其产区,如有的地区尽管有葛分布,但其资源量小,尚未形成葛的主产区。
葛根的品质与种植、产地、性状等因素相关,药材市场中的葛根多来自陕西、湖北和安徽。当今有一个说法,就是“世界葛根看中国,中国葛根看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处于大洪山北麓的湖北随州因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拥有着丰富的葛资源。《随州简史》记载:“自周朝后,历代贡赋,其织葛者名细工,织成布弱如蝉翅,重仅数铢,明清以来有用丝纬葛经混织者。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随县由崇信军改为随州,并划为上州。其贡品有绢、绫、葛、覆盆子等。”也从侧面印证了随州葛资源的丰富。
神农故里随州,位于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欧阳修认为随州“其山川土地,无高深壮厚之势”。虽然无高山峻岭以为屏障,无名川大河提供利便,但气候适宜,风雨及时,无大旱大涝之忧。随州市内有两条山脉,其中位于偏北位置的是桐柏山,属于广义上的大别山脉,而偏南位置的大洪山则作为湖北省唯一的一座独立内山,位于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葛的生长区域土地肥沃,多为黄棕壤、水稻土等,熟化程度较高,均为其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水土资源,有利于其将营养富集于根部。
点击下方文字展开更多
古人对葛根的品质评价方法主要为外观性状“入土深大者为佳”,即入土深且大的葛根品质最好。《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即南康(今江西南康县)和庐陵(今江西吉安)的葛根食用可以,但药用的品质较差,这也首次描述了不同产地葛的品质差异。现代对葛根的品质评价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中葛根素含量不得少于2.4%为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版)虽然规定葛的入药部位是根,但研究发现只有中间粗的块根品质较好,根的上部较细部分品质较差。而产自湖北随州用于提取葛根素的葛根多为粗大块根,更加保证了葛根的独特品质。
摄影/王子昂
每年冬至到来年的2月,在葛根的叶子枯落后,是采收葛根的最佳季节。此时,葛根已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积累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品质最好,湖北随州亦在此时进行葛根的采挖。
葛根是中国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植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近年逐渐以各种形式走上人们的餐桌。葛根黄酮中的主要成分为葛根素,据研究表明,葛根素不仅具有解酒护肝的功效,还可以扩张血管、降低新机耗氧量和增加冠脉流量,对解酒、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葛根中的活性成分葛根素的含量与产地息息相关,产自湖北随县州的葛根得益于其适宜的气候,在活性成分含量的表现上十分突出,这里出产的葛根中,葛根素等葛根黄酮的含量高达150毫克每千克。
研究表明,葛根中的葛根素有利于乙醇在体内的分解代谢,提高了肝细胞浆中谷胱甘肽的活性水平,有利于机体解毒能力的发挥,保护肝细胞免受自由基、亲电子化合物和毒物的损害,从而可减轻乙醇对肝脏的毒性,达到解酒毒的效果。
为从源头把控品质,毛铺除选取湖北随州高品质葛根之外,也从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上严格要求,经过一系列的现代化数字提取技术,即基酒加热提取,真空浓缩,多次以不同度数的基酒在不同温度下结晶纯化,得到高葛根素含量的活性提取物,平均葛根素含量达80%。由此,葛这种天地滋养的山野风味,将其特有的健康力量,写进了毛铺草本酒的基因序列,成为人类以植物为载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又一段佳话。
《中国国家地理》2024年01期特别推出专刊
草本白酒·科技 创新 品质
专刊内容现已开启线上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