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中国酒地理,解读中国酒文化

四川,一个能把人美哭的地方!
上帝偏爱四川,给了她雪山、草原、冰川、大江、竹海等众多极致美景,当然也少不了云海仙境。
四川雅安,牛背山云海。
湿润且多山的四川盆地是“云的故乡”,这里一年四季云雾缥缈,宛若仙境。而在云层之下,更隐藏着一个“诗意酒乡”。
说起中国白酒,始终绕不开的四川。这里不仅拥有宜宾、泸州、绵竹、邛崃、射洪等数个顶级白酒产区,更凭一己之力贡献了全国51.12%的产量和52%的营收(2022年数据)。

云雾之下四川凭借什么荣登中国白酒第一产地,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地理密码及生态密码?让我们跟随国酒菌拨开云雾,解读川酒背后的原因。
四川盆地,是崇山峻岭包围形成的内陆暖湿“海洋”; 川酒天上来,两大洋暖湿气流携手创造“云雾之极”; 盆地两大额外“加湿器”——华西雨屏与华西秋雨; 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远优于其它地理单元的酿酒气候。

秦巴山脉横亘其北,阻挡了冬季北方吹来的刺骨寒潮,让这里成为同纬度带上最温暖的区域; 横断山脉伫立在西,如同高耸的巨人,造就了高原“抽风机效应”与“华西雨屏”云雨现象; 云贵高原平卧其南,每年如约而至的云贵准静止锋,让处于北侧的盆地冬春季异常湿润且多云雨; 巫山山脉守卫在东,将两大洋吹来的湿润季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尽数装进封而不闭的巨大“口袋”。


盆地地形带来的影响之一,造成了内部气温年较差小且异常稳定。

每年南下的强冷空气受高耸的秦巴山脉阻挡,对四川盆地的影响很小。图为四川巴中光雾山。
影响之二便是造成了多云雾的气象特点,让盆地内气温日较差也很小。
四川盆地是典型多云雾区(四川盆地素有“蜀犬吠日”之称)。高耸的青藏高原造就的西南低涡(亦简称西南涡。在西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特殊地形和一定环流共同作用下,产生于我国西南地区低空的一种浅薄低涡),使盆地内大部分地区的年总云量稳定在8.0成上下,横断山脉脚下的都江堰、彭州、新津、峨眉山、雅安、芦山等地更高达8.5~8.9成,远高于同纬度其它白酒产区,堪称“中国之最”(张家诚,林之光. 中国气候.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多云的天气特征使得这里年日照不足1000小时(部分年份仅900小时),仅为白酒江淮产区的1/2,华北产区的1/3。造成的结果是盆地内气温日较差大大减小,一日之中昼夜气温变化也小,昼凉夜暖。
地形与环流的双重作用,让原本深居内陆的四川盆地最终形成了比较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点(《中国科学报》2015-06-19 第11版 作者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林之光)。

作为开放式固态发酵的产物,白酒的酿造过程高度依赖所在的地理环境。离开原酒产区就酿不成高质量白酒的关键在于:试验者可以复制酿酒的种种环境条件乃至酿造工艺,但无论如何也无法重现原产地特殊的功能微生物及生态系统。(看不见的“酿酒匠”,“住”在川酒窖池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官方账号.2022)。而四川盆地正是这样一个独特且无法复制的酿酒地理单元。

作为我国四大盆地中气候最温暖、最稳定的一个(其它三个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在16℃~18℃,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57%,少光照,且常年保持稳定的特征,为微生物创造出一个长期稳定富集繁衍的天堂,奠定了形成“酿酒微生态圈”的微生物基础,这也让四川盆地成为四大盆地中最适合酿酒的一个。
四川成都,水井坊工人在向老窖池窖壁上撒酒曲养护窖泥。


四川乐山,犍为县当地酒厂小曲高粱酒糖化(培菌)环节的测温。
摄影/宁大鹏
而高湿的大环境为各种酿酒微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它们在这里不断的繁衍、进化,直接决定了酿酒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而这些环境中的酿酒微生物源源不断的被接种到酒曲、窖泥当中,让优质白酒的酿造成为可能。
四川轻化工大学魏丕伟副教授认为: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车间里却是:一方人在养一种特色珍贵的土壤——窖泥。极端难培养的白酒酿造微生物,成功在窖泥中栖居、繁衍,渐渐主导了这里的生态系统。酿酒师的驯化行为,与这里的原粮、水分、糟赔、曲药等物质条件相呼应,共同维护着这种厌氧、酸性土壤环境。相伴随的,窖池中珍稀多菌种生命系统有规律地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代谢和物质交换,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受青藏高原的冰川和高海拔影响,华西雨屏带的“隔壁”就是冷气流的制造者,大量的冷气流会自西向东运动。通过高空的航拍,我们能清晰看到青藏高原冷湿气流形成的云海向华西雨屏带运动,越过高原面之后下沉形成瀑布云。山的东坡温暖湿润、植被丰富,而西坡寒冷干旱、植被稀少。原载于《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12期。
摄影/田捷砚

这里是四川盆地降水最多、酿酒生态环境最好、酿酒微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川西酿酒带上的酒厂均受到华西雨屏的影响。
云贵准静止锋又称昆明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中国自然地理总论》及《中国自然地理》(气候)都论述了云贵准静止锋对西南地区气候形成的重要性及其影响,贵州高原及四川盆地“天无三日晴”便同云贵准静止锋活动有一定关系。
冬季侵袭西南地区的冷空气,绝大多数源于北冰洋、巴伦支海和喀拉湖,小部分来自冰岛以南的洋面。这类深厚的冷空气一般先在西伯利亚北部和蒙古国积聚,使大陆冷高压加强。当西风带较强的波动向东推进时,常使低层大陆高压破裂,导致冷空气爆发南下。影响西南地区的冷空气主要路径是由西伯利亚进入新疆;因受青藏高原大地形的阻挡,便沿高原绕流,经河西走廓,翻过秦岭,进入四川盆地南下,然后沿大凉山东侧上爬至云南高原东北部和贵州高原。由于受云贵高原上一系列山脉的层层阻挡,与来自西部的西南暖湿气流对峙,冷空气被迫渐渐地停滞下来,即由冷锋转变为准静止锋,这就是云贵准静止锋。
四川巴中,云雾间隙中的光雾山秋色。

重庆,夜雨。
潮湿、温和、无霜的“川黔酿酒气候”,成为酿酒的天然气候基础,也让坐拥川贵酿酒核心区的四川各大白酒产区,年平均相对湿度是中国白酒产区中最高的地区,比华北高近30%,比江淮产区高15%。
这里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粮农组织定义为“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
依托良好的气候条件,勤劳的巴蜀先民酿酒技艺世代相传,开启了数千年酿酒史。并在蒸馏酒开始之后,通过数个世纪的微生物培育,加速了酿酒微生物进化,最终形成川酒独特“酿酒微生物优势菌种资源库”,成为解锁川酒“风味密码”的关键所在。
四川宜宾,当地酒厂的勾调实验。
巴山钟灵,蜀水毓秀。四川将“生态酿造”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稳定酿酒生态圈”,为人类带来精神愉悦,缔造了世界级蒸馏酒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