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丈量中国酒地理,解读中国酒文化
![图片]()
头图设计/王大卫
摄 影/文林
作为中国白酒家族重要一员,洞藏白酒近些年热度不减,已然成为白酒存储年份和高品质的象征。据国酒菌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广大喀斯特分布区就有超过40个洞藏白酒品牌。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其实不然,在广大非喀斯特分布区也有一番天地,有将近30个(不完全统计)洞藏品牌分布在这些区域。
从分布来看,占我国国土面积13%,世界五分之一的喀斯特地貌上的天然溶洞藏酒,在各类洞藏白酒中无疑占据主导地位。![图片]()
广西河池,弄响天窗。
摄影/韦文俊
![图片]()
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处,赤水河岸边的郎酒,无疑是酱香型洞藏白酒的典型代表。
大自然偏爱郎酒,在赤水河畔,发育出了成熟的喀斯特溶洞,地质年龄长达1.8亿年。
![图片]()
![图片]()
四川古蔺,石屏镇的高粱品种主要就是郎糯19,遥望糯高粱地对面,是典型的石灰岩山体。下图为郎酒天宝洞酒坛上的酒苔。
上图摄影/李国栋
下图图源/郎酒官微
位于赤水河岸的天宝洞、地宝洞、仁和洞,共同组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天然藏酒洞群,三大洞库提供了超过18万吨高端酱酒储能。
洞藏郎酒高品质的秘笈正是洞藏环境,三洞内温度常年保持19-21℃,湿度稳定在60-70%之间,接近恒温恒湿。郎酒因地制宜,探索出独特的洞藏之法,与千百年来摸索出的黄金酿造珠联璧合,共同造就了郎酒的绝佳品质。
作为世界上喀斯特溶洞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省的洞藏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贵州紫云,探洞队员准备从“龙之咽”进入苗厅。
![图片]()
位于遵义市习水县的龟仙洞,不仅是洞藏的天选之地,也是洞酿的典型代表。这里洞穴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开创了独特“洞酿酱酒”生产工艺。酿藏一体,完美结合,这里出产的龟仙洞酒酱香幽雅、甘润爽滑、柔顺舒适,深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
![图片]()
![图片]()
贵州习水,丹霞谷石刻与龟仙洞。
上图摄影/万瑞
下图摄影/何雄周
![图片]()
与贵州省毗邻的湖南湘西地区,不仅是中国喀斯特溶洞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更是白酒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溶洞形成久远,发育成熟,构造完美,地质稳定,阴河相贯,为贮藏白酒创造了最佳环境。![图片]()
湖南湘西,凤凰古城。下图为酒鬼酒利达洞里的洞穴生物灶马。湘西先民自古有崇拜“洞神”的习俗,而敬神必奉美酒。传统习俗让这里形成了厚重的洞酒文化,创造出有据可考最早的“洞藏酒”。湘西酒鬼酒沿用了传统洞藏储酒方式,奇梁洞、利达洞内300吨优质馥郁香型白酒已经在洞内陈化了近30年。酒鬼洞藏系列,也成为湘西洞藏酒的典型代表。湖南湘西,苗女在利达洞查看洞藏酒的品质。
图源/酒鬼酒
![图片]()
拥有“最美喀斯特景观”的广西桂林,不仅成为旅游度假圣地,大自然更慷慨地创造出了“洞藏殿堂”。
作为我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桂林三宝之一的三花酒因地制宜,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洞藏。
三花酒窖位于桂林象鼻山景区旁边的象鼻洞,洞内常年温度保持在19℃-20℃,由于处在漓江和桃花江交汇处,洞内湿度更是高达到90%以上。
象山岩洞空间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洞内储蓄了1000多吨三花酒,酒龄10年到30年不等,象山洞藏三花酒的市场价格更远高于其它方式贮存的年份酒。
![图片]()
![图片]()
2022年1月23日,广西桂林城徽象鼻山下的千年酒窖开窖迎新春,大批桂林市民提着自备的酒壶进入象鼻山“肚子”里打“年酒”。
![图片]()
溶洞藏酒不只限于南方地区,广大北方地区同样拥有喀斯特洞藏。有“洞藏白酒 北国独秀”之称的山东青州云门酒,是北方洞藏的典型代表。早在2003年,云门酒业就全面启动了云门洞藏系统工程,在国家AAAA级风景区仰天山脉狮子峪启用了“天人洞”、“天合洞”、“天德洞”,开创江北洞藏先河,堪称“北国独秀”。虽然这里的溶洞发育没有南方喀斯特洞穴那样绚丽多彩,但洞藏环境却毫不逊色,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6℃-23℃之间,湿度75%以上,微生物含量丰富,负氧离子多。优越的洞藏环境,造就了这里足以与赤水河酱香相媲美的云门陈酿洞藏酱酒。北京房山,十渡蝙蝠山。十渡镇地处太行山区,山峰与峡谷交错,有着中国北方少见的喀斯特峰林地貌景观,这些峰林景观沿着拒马河两岸的峡谷地带分布。同在房山区的石花洞也开辟出专门的藏酒洞储存美酒。
虽然天然溶洞藏酒环境得天独厚,但在没有溶洞分布的地方能不能“洞藏”呢?这可难不倒智慧的酿酒人。人们因地制宜,创造了千奇百怪的“藏酒洞穴”。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产自安徽大别山深处,将洞藏作为核心发力点的迎驾贡酒。
![图片]()
2014年,迎驾集团在原有黄岩洞旧址基础上,投入巨资进行洞穴改造升级,使洞内整体面积达到数千平方米,可储酒上千吨。迎驾洞藏系列自推出以来,迅速在白酒市场上掀起来了一阵洞藏热,不仅在数年间占据了安徽省高市场份额,重夺“徽酒榜眼”之位,成为徽酒“黑马”,更敲开了全国高端白酒的大门。目前,洞藏系列占到迎驾贡酒中高端白酒收入的40%。迎驾贡酒的“夺位成功”,离不开洞藏系列这一“悍将”!安徽六安,霍山县佛子岭水库,迎驾原酒封藏于附近的黄岩洞。洞内冬暖夏凉,常年保持着20℃的气温和85%的湿度。而且洞内岩壁富含水分,空气流通,非常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适宜的温度、湿度与微生物群落形成了优良的贮酒环境,对酒的老熟生香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图片]()
作为黄河名酒带的重要一员,北方原生态洞藏的代表,仰韶酒庄仙门山窖洞白酒一直备受瞩目。仙门山窖洞位于国家AAAA级景区内,是大山深处的“纯天然”藏酒洞,窖洞纵横十里,贮存白酒多达5万吨。洞内常年恒温,恒氧、恒湿、恒风,这让酒的贮存成为生态酿造的延续,实现“天生地养”的最佳效果,达到“道法自然”的至高境界。![图片]()
河南三门峡,仙门山仰韶酒厂将数万吨白酒存放在山洞中。
图源/来自网络
![图片]()
在众多人工开挖洞穴中,特殊年代留下的防空洞,是藏酒洞中的“异类”。在上个世纪不同年代,国内很多地方建造了工程量巨大的防空洞。到了和平时期,这些闲置下来防空洞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由于防空洞如“地道”般狭长幽深,恒温恒湿的洞内环境,与天然溶洞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人们想到了改造防空洞藏酒。![图片]()
2018年8月29日,重庆高温天气持续,位于重庆渝中区等地一些临街的防空洞因其冬暖夏凉的特性,被改造成为了酒窖。图为市民在防空洞酒窖内选酒。
上图摄影/郑荣清
下图摄影/周毅(中新社重庆分社)
说到防空洞,就不得不提重庆。最初,人们建防空洞是为了救命。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一次又一次用飞机投下炸弹,让许多同胞在轰炸中丧命。为了保护民众安全,重庆人用自己的双手挖出了一条条“生路”。经年累月下来,规模日益壮观。仅在地下防空洞最密集的渝中区,防空洞就多达1600余个,大到能装下重庆主城区的所有居民,俨然“地下王国”。![图片]()
![图片]()
上图:重庆不少防空洞经过改造建成了诸如加油站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便利,也吸引着各地游客的好奇目光。下图:重庆国五洞藏防空洞酒窖。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这些曾经的“保命洞”有的变身成了地下旅馆、餐馆、酒吧、火锅城,甚至升级成了加油站、博物馆。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改造酒窖。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一家防空洞改造的酒窖,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洞内有大大小小酒坛数千个,犹如“兵马俑”列队,检阅式的整齐划一,成了外地游客以及重庆的市民必去的网红打卡点。除重庆外,广东、安徽、湖北、香港以及台湾省,均有利用防空洞改造的藏酒洞。防空洞不仅成为那些动荡岁月的记忆,也成为美酒的产地。![图片]()
![图片]()
台湾省马祖南竿岛的防御工事大汉据点及其附近已改为藏酒洞的八八坑道。
![图片]()
在云南个旧,人们利用废弃的锡矿洞藏酒,巧妙实现了“废物再利用”。作为个旧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山体坑道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随着锡矿资源开采量减少,规模巨大的坑道、矿洞也渐渐闲置下来。
同时,人们欣喜的发现,这里海拔1730米,坑道内温度12℃-18℃,湿度70%-80%,简直为藏酒而生。于是,处在产业转型期的云锡集团果断出手,开启废弃采矿坑道藏酒的探索。![图片]()
云南个旧,民国时期当地锡矿的少年坑夫(摄于1927年之前)。下图为个旧老阴山玻璃栈道。
上图供图/李振盛
下图摄影/薛莹莹
2012年,云锡老虎山酒厂将“云锡1730矿洞”改造为藏酒基地,并正式命名“云锡老虎山1730洞藏酒窖”,让废弃矿洞重新焕发生机,开启了新的使命。目前,洞内储酒容量已高达3000吨,云锡老虎山洞藏酒被认定为“中国名特优商品”。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哈尼族、彝族人民献给朱德委员长的云南个旧产锡酒壶。作为“再利用”的另一代表,在陕西安康秦岭腹地,人们更加奇思妙想,独创性的利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留下的导流涵洞藏酒,并命名为龙王洞。这里冬暖夏凉,四季温湿度稳定,通风避光良好,成为洞藏白酒的上好之地。十里八乡的人们买好刚酿造出来的土酒,封坛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藏在岩洞里。需要时可随之整坛取走,也可以取一部分,剩下的继续“洞藏”。
![图片]()
陕西安康,汉江。下图为安康镇坪县曙坪镇马镇村,85后冉茂奎和65后父亲冉启付在自家的藏酒洞里品酒,该洞气温常年保持13摄氏度,里面藏着冉家10吨酒。
上图摄影/陈方翔
下图摄影/魏永贤
![图片]()
封藏窖洞内四季恒温、恒湿,空气流动极其缓慢,温度常年保持在20℃±0.5℃,湿度常年保持在80%±1%,呈现一种不亚于溶洞的极其稳定状态,使得封藏的白酒以稳定均匀的状态与环境进行缓慢物质交换,兼顾了封藏酒老熟的速度和稳定度,让贮存的酒达到洞藏的效果。![图片]()
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最不缺的就是厚厚的黄土地了,这里的人们受居住窑洞启发,巧妙利用自然条件,仿照窑洞形制,在黄土边坡上开挖土洞,让白酒也住上了舒适的“酒窑洞”。轩辕酒酿制而成后,采用陶质容器和血料容器盛装,窖藏于经年累月积淀的“黄土高原上的天然酒柜”。黄土藏酒洞内冬暖夏凉,温度常年保持在5℃-17℃之间,一年四季洞内温度变化平稳,相对湿度在70%左右,几乎满足了酒体老熟过程中所需要的自然条件。黄土厚养出的美酒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风格独特,特点鲜明。![图片]()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山间起伏的窑洞建筑群和窑洞宅院庭院。
摄影/张恺欣
洞藏,不仅是白酒稀缺、珍贵、高品质的象征,也已经成为白酒重要的文化符号,更成为消费者普遍信赖的优质产品。
未来,洞穴还将为白酒注入更大价值。
贵州绥阳,龙潭子水洞(双河洞穴系统)。
国酒地理货架上的酒品类又增加了,本期国酒菌将再次回馈广大读者,参与话题互动将有机会获得重磅好礼,国酒菌将从货架上任意选取的一款白酒作为回馈!
洞藏酒家族庞大、品类众多,你还见过或听说过哪些洞藏白酒(或其它酒类)品牌,或者更为奇特的藏酒洞或类洞?欢迎文末留言与广大读者分享,聊聊你了解的那些洞藏酒。
抽奖标准既看人气,也看走心程度。评论点赞数最高的2位,以及国酒菌甄选的最走心留言3位。这5位粉丝,每人可获赠1瓶美酒。
统计时间截止到12月23日18:00。
重磅福利,等你来!
一起品味每一杯酒中的大好河山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