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中国大运河

地跨八省,联通五水,流淌两千五百年

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10年后,我们再次寻迹“中国大运河”

喜逢大运,共赴山河














图片

开封黄河大桥 摄影/焦潇翔


河流不仅提供了丰沛的水源,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在土壤肥沃的河川之滨,古人开渠引水,拓荒垦殖,饭稻羹鱼,繁衍生息。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型城市,都有可通航的江河湖海在旁,武汉有江汉交汇、洛阳有黄河奔腾、巴黎有塞纳河流淌、开罗有尼罗河滋养……


这都是先民逐水而居的强有力证据。


图片

黄河开封段日落 摄影/焦潇翔


但华夏大地的大动脉不止长江与黄河,还有一条直贯南北,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级行政区,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中国大运河”。


这条汇集了无数血汗与智慧的人工河道,辐辏八荒,滚滚波涛见证了数千年历史兴衰。


图片

《京杭道里图》(局部)


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始于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欲北上伐齐,于邗城(今扬州)开凿邗沟,联通了淮水与长江。


隋炀帝时都城迁至洛阳,开凿了永济渠和通济渠,连接邗沟与江南运河,直达江浙,至此,连接南北与中原的“人”字形古运河(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


元朝定都北京,运河被人工“裁弯取直”,南北直航,不再绕行中原,即如今的京杭大运河。


再加上由宁波入海的浙东运河,中国大运河全长2700余公里,奔流2500余年,是中国古代沟通东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向西衔接了亚欧丝绸之路,向东延伸了海上贸易通道。


图片

开封龙亭公园


城市发展主要依托政治与经济因素,在城市的属性上也很明显可以区分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但运河的出现使两者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


运河的作用大多是军事、运输、灌溉和防洪,演进千载,运河沿岸逐渐出现了集市、城镇,再演变为城市。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就是一部运河城市的发展史。


图片

运河喜事之“他乡遇故知”


古代城市多以高大的城墙包围,安全但封闭,而河流正如城市的血脉,往来间为城市带来生机。


流动的河水带来丰富的物产、繁荣的经济、富足的生活和文化的交流,各地的人们或因求学致仕,或因经营商贸,又或许是因投奔亲友,而汇聚在异乡,提高了古人的“幸福指数”!


这条大运河不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文化上的传承与交融。


在运河水滔滔流动之中,地理交通得以联通,物质文化得以交流,民心相通得以实现,欢声笑语得以传扬,喜悦之感得以共享。


图片

豫剧


2024年“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活动第二季将以“喜”为寻道主题,沿着历史悠久的中国大运河,探寻不同城市“喜”的场景,与大美中国和人间美好“喜”相逢。


首站落脚开封,因为这样一座流动、包容的北宋繁华大都会,早在一千年前,就开启了“喜逢运河”的风气之先。


图片


“坊市制度”在这里不复存在,大街小巷遍布各类商铺,勾栏瓦肆可看表演杂耍,北宋东京城拥有自己的“欢乐谷”和“便利店”;宵禁制度渐弛让人们拥有了通宵达旦的“夜市”;春日金明池和琼林苑的开放让普通百姓也可以一览皇家园林的风采……


东京城百姓的幸福指数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图片

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花灯展


1

传奇肇始

登峰造极始汴京

如今的开封是一个并不突出的中原城市,但过去的开封曾有过数百年的耀目时刻。

 

据史书记载,在距今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魏国率先在现开封城略偏西北处建起城池坚固的大梁城,因地利之便,开凿鸿沟,沟通黄淮,连接长江;隋唐时期,因大运河汴河段的重要作用,开封成为水陆交通的军事重镇汴州;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4个王朝相继定都开封,名为汴京;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并定都开封,号为东京开封府,使开封城达到她历史发展的顶峰,人口最多时超过150万,是十一世纪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大都会。


图片

开封 龙亭公园


但是,作为一个四面无险可守的平原城市,开封,何以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境内无山,一马平川,北部毗陵黄河,城内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条河流穿过,号称“四水贯都”。遍布的河道让开封拥有了发达的水陆运输网,但也正因如此,开封千百年来不断遭受着水患侵袭。


图片

开封护城河、城墙


滔天的黄河水裹挟着泥沙决堤而来,将繁华的开封城悉数埋没后,不久,不屈的人们又在原址建起一座新城,繁华依旧。若干年后,黄河水再次咆哮而来,开封城又毁于浪涛。如此反复,开封,成为人类历史上极为悲壮的“屡淹屡建”的奇迹之城。考古结果显示,开封地下叠罗汉似地摞着6座古代城池,其中3座是国都,有一座便是当时闻名于世界的大都会——北宋东京城。


图片

“消失”的底座(图为开封铁塔,是开封仅存的两座宋代建筑之一,其底座已被黄土掩埋。时至今日,黄河开封段依旧为“地上悬河”,河床高出地平面数米)


水,如此凶险,为何人们依旧坚守此处?背后的原因还是水。

 

中原运河从隋朝到唐朝,一直担任着漕运重任,唐中晚期至五代十国,因王朝更迭、连年战乱,中原地区社会生产几近停滞,米粮供应主要依靠南方地区,而水运相比陆运优势众多,运量大,成本低廉,相对也更加安全。此时都城靠近运河是最有利的选择,因此,即便无险可守,“悬河”在侧,北宋都城也依旧选择了落脚东京。


图片

朱仙镇 启封故园


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汴河是通济渠的核心水路,也是北宋王朝的生命线,往来漕船大量运送江南米粮货物至京师,使东京成为了北中国的商贸中心。当时每年供给京师的720余万石粮食,经过汴河运输的就有600余万石。

 

991年汴水决堤,宋太宗亲往查看时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唐德宗也曾对开封有过非常高的赞誉:“梁宋之地,水陆要冲,运路咽喉,王室藩屏。”


漕运便利,直贯南北,极高的对外通达度就是开封的核心竞争力。

 

 2024“茅台1935·寻道中国”的第一站,正是选在了这样的传奇肇始之地。


图片



2

演进千载

融通知交商贸兴

历史上的开封能成为七朝古都,皆是因其集南北物力于一体之富庶。


作为都城,开封最辉煌的时期当为北宋。彼时,长安、洛阳皆已衰落,开封却逆势增长,傲然独立于黄河流域,不仅是全国政治中心,也是文化和经济中心,皇室贵族、文人雅士、商贾巨富、贩夫走卒皆云集于此。


图片

《金明池争标图》


经济发达的时期必然不会有过多的制度限制,唐朝严格执行的坊市制度在北宋时期已不复存在,买卖交易不再限定地点和时间,京城内外大街小巷,店肆林立,商业贸易空前繁荣。


而且因为宵禁制度的逐步废除,北宋东京城甚至可以称作“不夜城”,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图片

开封夜景


这样的胜景如今不仅可于文字中窥见一斑,也能在北宋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一饱眼福。

 

这幅长卷极为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徽宗朝前期清明节开封城繁华的世情民生,艺术性地集中概括了开封城东角门子内外、汴河两岸、虹桥上下和城门内外的繁忙景象。该卷堪称北宋社会风貌的“百科全图〞,也是世界上最早表现节令的风俗画。

 

清明前后,万物复苏,气清景明,汴河开始通航,第一批漕粮运抵京城,漕运等各种商贸活动日趋繁忙。


滑动查看今昔对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农田规整,漕运忙碌,码头工人搬运货物已经开始使用计件薪酬。

 

繁忙的汴河上仅船只就出现了28艘,各式各样的漕船、货船、客船、渔船等生动再现了当时便利的水运交通。即将通过虹桥的运粮船使用了先进的“人字桅”,又称“可眠式桅杆”,采用的是转轴技术,在穿过虹桥前可手动放倒桅杆,辅以纤夫指引便可顺利过桥。


图片

“人字桅” 清明上河图(局部)


画卷视觉中心的虹桥两侧挤满了摊贩,售卖各种日用品、工具和吃食等。汴河两岸酒楼、商铺、茶坊、食肆、小吃店、客栈、勾栏、瓦肆随处可见,难以尽数,甚至还有外卖、洋货店、香药铺、连锁店等时兴产物出现。

                 

这些并不是画家的想象,北宋定都东京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并末因战乱的影响而断绝,而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超越前代成为中外贸易的主流。来自亚洲各国乃至欧洲的使团、商队首先来到沿海各港口,再辗转到达开封。


开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代替了长安、洛阳的地位,成为中国国内各族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图片

张孝友《矾楼夜市图》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冈德·弗兰克曾说:“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陈寅恪亦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3

以酒为道

酒文化的千语千寻

北宋时期的城市生活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显得繁盛而有活力,饮茶饮酒之风弥漫开来。


在酒肆,在庭院,文人雅士们赋诗撰文,互相唱和,为这个原本就崇尚学问和诗歌的时代更增添了儒雅的色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宋人尚酒之风在《清明上河图》中随处可见,京城内外遍布大大小小的酒楼酒铺,均挂有条纹相间的酒帘,当然更吸引眼球的还是正店和脚店门口的“彩楼欢门”。


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中就用了“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来形容酒楼之密集。

 

舟船往复的汴河上,有虹桥横卧,虹桥南侧有一家名为“十千脚店”的酒店,刚入城门右侧有一家名为“孙羊正店”的酒楼,两家店都有酒帘与彩楼欢门,那“正店”与“脚店”又有何区别呢?还得从酒政制度说起。


图片

孙羊正店/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复原)


北宋初年,延续了五代的“禁酒”政策,之后因广种占城稻,粮食连年丰收,“禁酒”政策便逐渐松弛,酒业收归官方,税收大大增加。但买曲酿酒有规定,有酿酒权的店铺叫“正店”,而没有酿酒权,只能从“正店”批发售卖的店铺就叫“脚店”。


图片

十千脚店 清明上河图(局部)


但无论是什么店,主角都是美酒一壶。


宋代时全民喜酒,开怀畅饮蔚然成风。闯荡江湖的英雄好汉,将酒作为联络感情最好的润滑剂。文人雅士更是将酒视为“钓诗钩”,小酌或是痛饮,都可引得诗兴大发,挥毫列锦绣。


图片

刘松年《西园雅集图》(局部)


宋人爱酒,除了装饰考究的酒楼环境之外,也体现在使用的酒具上,当时高级的酒楼都使用珍贵的银器或是素雅的宋瓷。且宋人饮酒十分注重排场,哪怕只有两个人对坐喝点小酒,也要摆上一整套温酒的注碗,两套盘盏以及数个果菜碟子和水菜碗。

 

酒逢知己千杯少。


故友相聚,也不能只埋头饮酒,还需酒令来烘托气氛,增进感情。酒令的流行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从投壶、射覆到曲水流觞和雅集,再到律令、筹令、骰盘令、手势令等繁多的花样……经过两千多年的创造和各地的差异演变,如今的酒令类别已然蔚为大观。


滑动查看图片

图片
图片

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是一个政府鼓励、全民畅饮的时代,无论是东京的七十二家正店,还是村野乡居的浊酒一壶,宋人都在杯盏之间体味着太平盛世的美好。


KAI FENG

/

舟楫千里运河道,华夏文明源流长。贯通南北江河、连接海陆内外的大运河,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铸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酒文化与其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一起,沿运河上下蔓延扎根,源远流长。

这也正是2024“茅台1935·寻道中国”所追寻的“融通知交”之道。

图片

策划:中国国家地理

采编:赵雅靓 史楠 林天祺 张磊 蔺伯维 唐存锐 苏熠 张凯

撰稿:张家苗

图编:李萌 林天祺

设计:洪玥

鸣谢: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 开封日报报业集团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 陈诗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