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台,祈福
摄影/王芳
大湘西地理架构图(山脉骨架下围合的封闭盆地)
酒鬼酒 酿造车间
全文4500字,图片35张。
湘西幅员7.8万平方公里,地质年代跨度50亿年。
1979年,为响应号召,心怀故乡的张永康主动报名,坐了两天的汽车,携家人从湖南大学回到当时贫穷落后的湘西,从此开启了与湘西一生的不解之缘,找到了湘西独特的“自然密码”,揭开了这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专家观点
制造甜蜜的“微生物天堂”,密码就在这里。
经过二十多年的科研实践,张永康教授团队逐步发现湘西的生态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植物以及地质结构因素的影响下,潜藏着三个生态优势。据此,提出了大湘西的“三带”理论:一是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即在北纬28°±2°的范围内适合发酵产品的开发。湘西州正处在发酵带上,适合酒、酱、醋、酵素、腌制品等产品的开发;二是土壤中的富含硒带。湘西州与鄂西州毗邻相连,同属寒武纪地质,鄂西州是地理上的高硒区;而湘西州土壤中硒的含量在0.2ppm至3.0ppm之间,属于富硒地带,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开发天然富硒食品;三是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湘西大面积种植猕猴桃、杜仲,花椒并从中萃取到高含量的优质亚麻酸,先后开发出辅助调节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国产保健食品“果王素”等健康产品,这表明湘西的植物群落里存在着一个亚麻酸带。
湘西生态环境中的三个自然带,是地理位置决定的,是上天的恩赐,是不可复制的。如温润的气候和微酸性土壤能促进真菌和酵母菌的生长蘩殖,为大量酿酒微生物生存繁衍提供了绝佳环境,有利于酿酒发酵,构成这里独特的微生物发酵带,弥漫在空气和泥土中的酿酒微生物种群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特殊的能量,正是它们造就了湘西白酒的独特的馥郁香型口感。
气候与下垫面“天作之合”
造就“温凉小气候”
沅江支流德夯河与远处的矮寨大桥
摄影/王芳
湘西的第一重密码,便是这里独特的气候。
紫鹊界梯田
而西北高、东南低的总体地势,有利于接纳东南暖湿气流进入腹地,同时又阻挡了来自西北方向的寒冷冬季风,让这里愈加温和湿润。

湘西 富硒高粱 收割
摄影/王芳
酒鬼酒 窖池 窖泥
温铁军教授(三农问题专家、科研学者),提出“中国最可开发的资源在600米到3000米之间的山区,这一带会形成冷凉气候;比如一粒稻谷,它种在高山冷凉气候带,因为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速度大大高于平原地区,这也将是中国人更好的养生之地。”谁先抢占冷凉气候带,谁就是未来的胜利者”。
湘西的酒,多“硒”有
就有多独特
湘西的第二重密码,便是这里土壤中丰富的“硒”含量。
硒(Se)是自然界中的微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列为人体必需的15种营养素之一,成人硒的适宜的摄入量为50-250μg/日,国内外大量临床实验明,人体缺硒可引起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发生。
全世界40多个国家处于缺硒地区,中国22个省份的几亿人口都处于缺硒或低硒地带,这些地区的人口肿瘤、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很高。

富硒土壤 收割的高粱
湖北恩施市新塘乡渔塘坝硒矿床
摄影/文林
蒸煮后的高粱
不仅仅是酿酒,来到这里的创业者们纷纷打起了“富硒”牌。富硒猕猴桃、富硒茶、富硒百合、富硒柑橘,这些天然富硒产品比普通产品贵几倍,但在市场销量遥遥领先。
高森林覆盖率,多云雾
造就最“湿”的白酒产区
武陵山区与雪峰山山脉之间形成的封闭盆地,造就了独特高山盆地小气候。盆地内部高山峡谷纵横,90%的地貌都是山,加之降水丰沛(多年均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河流湖泊众多,植被覆盖率极高,让这里常年云雾缭绕,一年当中云雾天竟超过180天,让这里成为我国最湿润的白酒产区。
张家界 天门山 云雾
制曲
摄影/王芳
酒鬼酒与其他酒成分比较表。湘泉酒中酯类化合物组分以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最多,这三大酯的含量近乎平行,三者的比例关系为: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0.96:1:0.86。这个酯类的量比关系区别于浓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白酒。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当地政府大力推广种植富含亚麻酸的植物。湘西现有40余万亩杜仲,每年回收500吨杜仲翅果仁油;武陵青花椒3万亩,每年提取500吨花椒。企业利用富含亚麻酸的果仁油开发出十多种保健食品和美容化妆品,实现产值近40亿元,帮助 10万农民脱贫致富。
大地深处天然矿泉
赋予湘西酿酒“灵魂”
芙蓉镇 土王桥
如果说,山塑造了湘西人的“彪悍”,那么水赋予了湘西人“柔情”。江河万里,其源必长,“湘西美,美在水”。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开篇即对湘西的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在湘西,水的清幽、空灵、洁净与灵性已融进了作家笔下人物的灵魂......
凤凰古城 沱江
高山有好水,好水酿好酒,天下皆然。
2021年,湘西州39个地表水考核水质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100%,进入全国30强名单。
除了为酿酒提供优质的水源外,在这里,更与时间携手合作雕琢大地,在广阔的喀斯特地貌上凿出无数溶洞、天坑、峡谷、瀑布奇观,造就瑰丽美景的同时,为储酒提供了天然的“酒窖”。
洞穴形成过程示意图
岩溶洞穴的形成与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溶蚀、机械侵蚀和崩塌过程。
绘图/于继东 王庆坤,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10期
弱光地带——洞穴常见生物分布示意图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10期
藏酒洞
摄影/铁丐
“楚蜀通津”
镶嵌在苗疆走廊上的美酒带
历史上的“古苗疆走廊”,不仅是连接西南边陲云南与内地之间一条交通大动脉,并且也是由国家权力强力主导开辟的一条“国家走廊”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空间,对曾系“苗疆腹地”的贵州省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湘西(部分)酿酒厂分布图
酒鬼酒相关场景
摄影/王芳
… The End …
审稿专家:
吉首大学原副校长 教授 张永康
欢迎各位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