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


诞生传奇的一年


1935年,“胡焕庸人口地理分界线”提出

定义了中华大地的人地格局

1935年,茅台前身的烧房展品

从赤水河畔出发

在“西南各省物资展览会”上荣获特等奖


今年1月

中国国家地理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开启“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

沿胡焕庸线

挖掘和传播沿线城市独特的

自然地貌和厚重的人文底蕴


首站从茅台启程

向美而行,共赴山河


第二站来到腾冲

带您感受胡焕庸线南起点的至美时刻


第三站来到阆中

带您感受大秦岭地区的地理融汇之美


第四站来到延安

带您感受八百里秦川的大美红色景观


第五站来到平遥

带您感受新月形沃地的璀璨文明印痕


第六站来到乌兰浩特

带您感受农林牧交织的天地浩然之美


图片

乌兰毛都草原上的河曲,既是宜人的景观,也是草地的加湿器。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乌兰

「第六站」

浩特


乌兰浩特

在蒙古语中意为“红色的城”,是兴安盟的首府。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

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

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内蒙古自治区由此成为

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乌兰浩特西北方向依次是同属兴安盟的

科尔沁右翼前旗阿尔山市

阿尔山市与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紧密相接,

而乌兰浩特的东南方向

与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市镇赉县相接。

为了更细致探索乌兰浩特所处大区的

森林草原湿地三种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

从多角度解读其山河之美,

本次我们的考察行程即涉及到以上提及的地区。


图片

乌兰牧骑宫,是现在乌兰浩特的新地标。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草地

之美

PRAT

1


草地是一个统称,

包括了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等

多种被人们模糊地称作“草原”“草甸”的景观。


而人们眼中辽阔、一望无际、碧草如波的

内蒙古大草原,

被地理学家分割成了6个部分,

由东北至西南分别是呼伦贝尔、科尔沁、

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乌拉特。


图片

禾草丛生的干燥草场,基本就相当于是学者定义的“典型草原”——以耐寒的旱生、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但当我们面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时,我们看到的仍不是草原,而是草甸——草原的草,不应该这么高。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这几片草原中,

科尔沁草原是唯一一片正位于胡焕庸线上的草原,

而其他几片的位置都在胡线以西。


沿胡焕庸线一路走来,

为何本应树木丛生的这里

却是一副百草丰茂的景象?


科尔沁作为草原却位置如此靠东的气候原因,

就在于这里处在山脉的雨影区

是干空气的侵袭通道,

不利于产生云与降水,

这使降水量地图中400毫米等降水线的这一段

向东凸出了一个U形,

因为类似舌头的形状,

地理学家形象地称之为“干舌”。


为草原点睛的是五畜——

蒙古牛、蒙古马、蒙古双峰驼、蒙古绵羊、山羊。

其中的骆驼在这里看不到,

但随处都是成群的牛羊马。


图片

蒙古语中,对马的称谓多达354种,对马的毛色称谓也有228种,这是世界上一个独一无二的现象,可以说,马文化,就是草原文化的核心,是草原文明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与胡焕庸线相伴而生的农牧交错带,

也是自然区域的一种交界面,

在农牧交错带,

半农半牧是主流的生产方式,

常常可以看到谷底是农田,

坡顶是放牧的羊群。


地处“中国稻米金三角”的兴安盟,

也种植了大量玉米,

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是——

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其中少数已经开花了,

旁边就是牧人在骑马放牧。


图片
图片

农业和牧业的交错渗透本质上也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织。上图中因花朵盛开而显得格外明亮的油菜花田,成为农耕文明进入草原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下图为玉米田前骑马的牧人。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除了典型的草原,

这片起伏平缓的平原上

还不时表现出另一种面孔。


林与草之间,

有一个森林草原亚带,因为水分充足,

往往水草丰美,

繁花似锦,景致怡人,

但在植物学家眼里,

这些不是严格意义上真正的草原,

而只能称为“草甸草原”,或“五花草甸”。


图片

骏马载着人在五花草甸上快意奔跑,前方是星星点点的金黄色百合科花朵。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五花”草甸并不意味着只有五种花,

除了粉色的阿尔山市市花——柳兰

我们还看到了金黄色的黄花菜、金针花

和以兰科身份被收录在附录II的

掌裂兰(也称“宽叶红门兰”),

这几种花都可以形成动人的花海景观。


图片

  # 01


图片

  # 02


图片

  # 03


图片

  # 04


图片

  # 05


图片

 # 06


物种的多样性是过渡带的一大特征,从草甸中的开花植物上可以窥见一斑。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山林

之美

PRAT

1


大兴安岭,

是广大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水塔。

西坡的无数河流汇入额尔古纳河,流入黑龙江,

东坡也有数十条河流并入辽河、松花江和嫩江,

滋养着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


图片

大兴安岭这条面积极广大的山脉,其实看起来是一片波浪状的缓丘。在这条山脉北段,最高的山峰也不过1500米左右,但即使在盛夏时节,山中清晨的空气依然冰凉刺骨。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以大兴安岭为目标,

从乌兰浩特到阿尔山的过程,

不仅是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跨上了第二级阶梯,

也是正式跨进了寒温型明亮针叶林带的南缘,

这种兴安落叶松与樟子松、油松、偃松等

构成的针叶林是大兴安岭的灵魂,

郁闭却并不幽暗,

在林下也能接收到来自太阳的点点光斑,

所以被命以“明亮”之名。


图片

兴安落叶松(前景)是阿尔山这片森林的主要建群树种。明亮针叶林属于一种泰加林,根据森林群落外观以及组成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泰加林可以分为“暗针叶林”和“明亮针叶林”。相比于林间透光性较好的“明亮针叶林”,云杉、冷杉、赤松等树种构成的泰加林往往显得阴暗郁闭,被称为“暗针叶林”,著名的“挪威的森林”即属于此种。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植物学家总是对大兴安岭津津乐道,

因为这一条山脉中划分出了东南西北4个植被区系

东侧属于中温带夏绿阔叶林,

西侧属于横贯欧亚的大草原带;

南段属于东亚中温带阔叶林区,

北段属于欧亚寒温带针叶林带。


图片

大兴安岭的南北两段正是以兴安盟境内的洮儿河为界。本次考察即选择逆洮儿河而上,从农牧交界带上的吉林白城市,前往科尔沁草原北界的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再深入森林,去探访农耕游牧狩猎三种文明交汇的阿尔山市。阿尔山市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城市之一,常住人口仅三万有余,这个数字还不到北京一个天通苑小区人口数的十分之一。但阿尔山市也是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往往一天之内接待的旅游人数就轻松超过三万。这里可能是最名副其实的“公园城市”,因为阿尔山市辖区的绝大部分面积都属于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而这座公园的绝大部分面积也属于阿尔山市,其余一小部分属于科尔沁右翼前旗以及呼伦贝尔市的扎兰屯市。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大兴安岭使得分布在

更高纬度地区的欧亚针叶林带

有了一个“舌状南伸”,

以海拔带来的植被垂直地带性

达到了类似全球气候带影响下

植被水平地带性的效果。

从长期的地质年代来看,

随着气候冷暖周期的变化,

这块南伸的欧亚针叶林带或进或退,

植物演化因此逐渐丰富。


图片

  # 01


图片

  # 02


图片

  # 03


图片

  # 04


图片

  # 05


图片

 # 06


有代表性的几种林下野花。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怀着对森林和火山的憧憬,

我们进入了阿尔山。

阿尔山,并不是一座山的名字,

而是蒙古语中“热的圣水”一词的音译,

全称“哈伦—阿尔山”。

“热的圣水”指的自然是温泉。

阿尔山温泉群是世界第二大功能温泉群,

汇集了冷泉、温泉、热泉、高热泉四种温度类型,

48眼矿泉或凉如掬雪,或热若探汤,

彼此交错分布在一小片狭长地域内。

虽然温泉并非以火山为形成的必要条件,

但强烈的火山运动

还是为阿尔山温泉群的形成提供了充分条件。


图片

  # 01


图片

  # 02


图片

  # 03


在阿尔山的森林中,最惹眼的灌木当属金露梅和银露梅,此外还随处可见蓝果忍冬,它六月末即挂果,果实俗称“蓝靛果”“羊奶子”,被认为是忍冬属中果实最酸甜可口的,可以为常见的狍等多种动物提供宝贵的能量。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阿尔山火山群与蒙古国哈尔沁格尔火山群相连,

多期的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

造就了一部研究中国北方地质环境演化、

探索蒙古高原隆升机制的地学百科全书。


我国最大的火山天池群,

就位于大兴安岭柴河-阿尔山地区,

这里有一条百余公里长的火山断裂带,

和约50座火山喷发口、7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天池。


图片

天池多呈圆形,这与火山爆发时的状态有关,这里的大多火山爆发时,火山通道都是直立的,这使得它喷向四周的物质呈均匀分布,因而容易形成近圆形的火山口,火山湖自然也多呈圆形。图中的阿尔山天池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封闭型火山湖,没有其他水流的注入和流出,却因深达三百米以上而旱不涸、雨不溢,水面始终平静如镜。据称这处天池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其中反常地缺少鱼类,当时我看到水面有只赤颈鸊鷉嘴里衔着有闪烁光泽的猎物还激动了一下,因为这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一贯是捕鱼能手,但神话终究还是没有被打破——导出照片后我发现猎物其实是一只日本金光伪蜻。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学者测定,

阿尔山火山上一次喷发很可能是在两千年前。

得益于茂密的森林覆盖,

大兴安岭中央的这个火山群火山地貌形态

保存得非常完整。


这里的火山喷发多属中心式喷发——

岩浆沿管形通道喷出地表,

但喷出地表的位置受古河床裂隙的控制,

这使得火山锥的分布与河道的位置息息相关

且岩浆最终形成条带状的河谷熔岩


图片

驼峰岭天池仍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却归属于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因为形状酷似一个脚丫,而被当地人称为“大脚丫湖”。只有喷发周期短的斯通博利式(Stromboli)火山,才能因为适度、缓慢、有节奏的喷发,而造就这么精致的天池。整个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爆发——降落锥生成——溅落锥将降落锥覆盖——熔岩流出——火山口形成——积水成湖——天池生成。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冷却不久的现代火山熔岩原

是观察原生演替的绝佳场所。

土壤的缺乏使高等级植物无法直接在此“落户”,

而是要先等原生生物一点一滴地创造出土壤。


在生命向火山熔岩冷却形成的裸石进军时,

先遣队往往是壳状地衣,

它们分泌出地衣酸点石成土,

生命结束后又恰好和岩石碎屑一起

化作枝状地衣、苔藓生长的土壤,

水和土的条件随之改善,

于是依次有蕨类、小灌木、草丛和树木定居,

育成森林。


图片

与其他高等植物相比,低矮的景天科植物不需要什么像样儿的沃土,对水分也没有太大需求,而且喜阳又耐寒,所以往往并不介意扎根在石头上。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曾经的火山喧嚣,如今只化为一片静谧。

森林环绕的翡翠秘境中,

仿佛只有泉水和岩石还在低声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诗云“于无声处听惊雷”,

或许我们也可以从眼前

宁寂的各种火成岩和各种熔岩构造中,

去想象数千年前

摧枯拉朽流过这里的赤红色炽热熔流。


图片

从气孔和柱状节理可以看出,三潭峡景区虎石潭岸边的岩石是火山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只是因冷却不够均匀而没有形成典型的六棱柱形态。因化学风化严重,玄武岩表面都已变成浅黄色,被哈拉哈河水流溅湿而发黑的部分正好形成了类似虎纹的斑驳图案,虎石潭因此得名。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湿地

之美


PRAT

2


地面上有牧民迁徙的足迹,

天空中也留下候鸟迁徙的路。

当春季结束,漫长的夏季开启,

无数奔赴遥远婚约的飞鸟

已经抵达被一代代先辈选定的

可以承载爱巢的最佳地址。


在所有有迁徙习性的鸟儿中,

湿地鸟类无疑是最精彩的部分。

吉林省白城莫莫格镇的湿地,

正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枢纽,

在春秋两季可以观赏迁徙经过停歇的鹤群,

在夏季也可以体验“沙鸥翔集”的唯美景象。


图片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全球绝大多数白鹤的迁徙补给站,而且不止白鹤,每个迁徙季节都有超过15万只各类水鸟在莫莫格停歇。因为没有在白鹤迁徙的季节拜访,所以我们转而关注白城莫莫格其他湿地的夏候鸟。图为吉林省白城镇赉县莫莫格镇的白鹤湖湿地。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白城之成为“中国白鹤之乡”,

其实与大兴安岭息息相关。

这里虽然与科尔沁同处于降水地图的“干舌”之内,

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

且比年平均蒸发量的三分之一还少,

但却是全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

原因就要追溯到距今2亿年前。


彼时,因大兴安岭隆起,

其东麓白城和松原所在区域变成了

巨大的陆相沉积盆地,

遵循“水往低处流”的规律,

松花江、嫩江、洮儿河、

霍林河、西辽河纷纷注入盆地,

储水成为面积十倍于青海湖的古松辽大湖


距今10万年前,

古大湖中心地带的地壳隆起,

大部分湖水沿江河流走,

而白城、松原和大庆作为松辽平原中的低洼处,

便残留了星罗棋布的泡沼和湿地。

而古大湖中的生物随着大湖瓦解而转化为石油,

今天的松原油田和大庆油田

都是古大湖盛极一时的证明。


图片

白鹤湖湿地中,一只灰翅浮鸥捕获了条小鱼,却还要疲于躲开同类的争抢。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至少数十种夏候鸟选择在这里繁殖,

我们此程看到的夏候鸟代表有

赤膀鸭、斑嘴鸭、绿头鸭、夜鹭、苍鹭、

草鹭、大白鹭、白骨顶、黑翅长脚鹬、

凤头麦鸡、红脚鹬、红嘴鸥、灰翅浮鸥、

白翅浮鸥和白鹡鸰等。


图片
图片

夏日的白鹤湖,没有了诸鹤争鸣的喧闹,灰翅浮鸥和白翅浮鸥成了这里当之无愧的绝对主角。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除此之外,

我们还看到湿地中丰富的食物资源

使白琵鹭、白腹鹞、红隼、红脚隼等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也格外悠游自在。


图片

  # 01


图片

  # 02


图片

  # 03

图片

  # 04


红脚隼体型较小,所以对昆虫并不挑肥拣瘦,即使是蜉蝣这种没多少肉的微小昆虫,它们也往往乐于捉了来一边飞一边吃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其实阿尔山的山林中也有湿地的存在。

季风带来每年高达600到800mm的年降水量,

形成多处沼泽湿地,

而一汪汪天池和堰塞湖

也总有伺机捕鱼的黑鸢、普通鸬鹚

和赤颈鸊鷉、凤头鸊鷉眷顾,

凑到近处观看,

便会发现看似沉静的湖水和植被

其实也吸引了相当多的小生灵。


图片

乌苏浪子湖和哈拉哈河。哈拉哈河全长约四百公里,从大兴安岭西侧发源,一路蜿蜒流入蒙古国,又辗转返回中国的地界。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形成于中更新世的乌苏浪子湖湖水

从南面溢出与哈拉哈河相连通,

是哈拉哈河玉带上的明珠。

在这里,

我们又发现了一种容貌妖冶的“豆娘”——红眼蟌

一对血红的复眼是它们最主要的辨识特征。

这种蟌只分布在水草极为丰茂繁盛的湿地,

虽然在欧亚很多国家都有分布,

但据专著和互联网资料记载,

过去仅在黑龙江、吉林、新疆有国内的分布记录,

而从未有过内蒙古的记录,

我们的记录相当于是发现了这个物种一个新的省级分布地。


图片

团队摄影师在乌苏浪子湖的岸边拍到的红眼蟌,为该物种在内蒙古行政区的分布新记录。红眼蟌属和桔梗属一样,是一属只有一个种的“孤家寡人”。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灵动

之美


PRAT

2


兴安盟有数十种兽类。

其中豹猫和兔狲两种猫科动物

一东一西分别把守了胡焕庸线的两侧。

豹猫的种内体型差异极大,

从体重上看,

东北的一只豹猫甚至可以和

海南岛上的十只豹猫之总和相当。

豹猫有强悍的生存能力,可以适应多种环境,

但相较于开阔的草原,

豹猫还是更钟爱郁闭的森林。

而兔狲既不喜欢成片的森林,

也不喜欢一望无际的草原,

它更喜欢藏身于有大片岩石的环境,

以小型鼠类和兔类为食。


同样钟爱啮齿类的除了猫科,

还有几位鼬科大佬,

除了常见的黄鼬,

草原上还不乏狗獾和艾鼬的踪迹。


图片

俯卧草间的艾鼬,显得十分安然。有科学家分析过兴安盟地区艾鼬的食谱,八成以上是啮齿类动物。

摄影/姜中文


作为最成功的机会主义者之一,

赤狐的足迹几乎遍布北半球,

赤狐的食谱更宽,

除了啮齿类,

它还可以猎杀狍的幼崽,

必要时也可以吃一些素食来填饱肚子。


图片

草原上的赤狐,往往以达乌尔黄鼠——草原上非常有代表性的松鼠科小动物——为主食,而这只赤狐遇上了一群体型巨大的大鸨,竟然也压低身姿,对这些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表现出很强的兴趣。

摄影/张戈


大兴安岭森林中最常见的兽类是花鼠,

它们可以通过分散贮藏林木种子

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更新。


图片

花鼠。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这片土地上的节肢动物也足够精彩。

我们看到有绚丽彩虹配色的肩步甲、

把山脉背在鞘翅上的沟步甲(也称“脊步甲”)、

繁密花斑令人目眩的混合蜓

和雄性有鲜艳洋红色斑纹的短斑白颜蜻。

我们也看到捕食叶蝉的条纹绿蟹蛛、

头垂直而延长的长翅目昆虫阿穆尔蝎蛉、

貌如其名的六星吉丁,

机警伶俐的伊诺小豹蛱蝶

和忙碌着吸食花蜜的灿福蛱蝶等等。


图片

  # 01


图片

  # 02


图片

  # 03


图片

  # 04


图片

  # 05


采编过程中遇到的几种昆虫。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可以说,正是遍布山林的各种小动物,

供养了普通鵟、红脚隼、红尾伯劳等嗜肉食的鸟类

和大嘴乌鸦等杂食性鸟类。


图片

长尾林鸮是大兴安岭中代表性的肉食性鸟类,啮齿类和中大型鸟类都是它们的美餐。

摄影/葛陆原



流转

之美


PRAT

3


游牧,是草原上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游牧的人们认为放牧就像捶背,

总捶一个地方,

大地肯定会不舒服,乃至出问题。


北京大学蒙古族学者陈岗龙教授曾用

《草尖上的文明》一书将游牧的本质点出:

其实牛羊吃草时只吃草尖。

因为植物有顶端优势,所以草尖被吃掉,

草受到刺激会再生,长得反而更好。


图片

生于锡林格勒牧民家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海山教授有过牧羊的经历,他回忆起当时有一条严格的家规——在一个位置逗留10天左右就要搬到下一处,至多不会超过14天,在10天内赶羊的方向也不会重复,以免某一片草场被吃和踩踏得太厉害。所以游牧,几乎可以说是“无痕”的。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是非平衡性的,

年降雨量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

使草的好坏也随之变得难以预测。

因此,牧业的发展非常看重流动性

何况牛羊本身就倾向于在不同时节

吃不同地区的牧草,

以补充不同的营养成分。

游牧的羊一生中可以吃到超过七百种不同的植物

这个数字是定居的羊的好几倍。


图片

在缓丘的顶端,绵羊于草地中自由寻觅着自己想吃的植物。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游牧与自然浑然一体,

他们不把自然对象化,他们顺遂自然

而不改造自然。


真正成为游牧民族,

只有牛羊还不够,马和狗也必不可少。

马是视野的延展器,狗则可以承担警报员的任务,

这四者的组合,才是真正的游牧。


图片
图片

草原马和草原狗。马背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就像草原的血液,以流动为最大使命。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蒙古族的游牧生活往往与蒙古包为伴,

但其实蒙古包是来自满族人的称呼,

“包”就是蒙语“家”的意思。

蒙古包在古代被称为“毡帐”,

据说现今北美一带印第安人居住的

一种叫做“蒂皮”的帐房,

就是原始的蒙古包流传过去的。


图片

左侧蒙古包上的装饰纹样——哈木尔纹,是蒙古族牧民对牛鼻造型的模仿。出于对蓝天白云的喜爱,蒙古包多选用蓝白配色,于是此时蓝天中生长出的一朵砧状云与蒙古包形成了奇妙的呼应——两者都是在广阔空间中自由飘移的存在。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蒙古包是圆形的,

能用最短的围墙围起最大的面积。

草原上地形平坦,风力大,

蒙古包的形状也最大程度地减小了风阻,

可以有效抵抗风暴。

防风、隔热的木质骨架和外面

包裹的毛毡是蒙古包的两大组成,

这些材料体积小、重量轻,好搭也好拆。

蒙古包就好像草原上的移动城堡,搬家时节,

只要一辆简单的勒勒车,

就能轻易把整个家运走。


图片

游牧民族的勒勒车。后面的两筐牛粪是收集来当作燃料使用。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蒙古包是草原上的移动城堡,

而对牧民来说,天地其实也是巨大的蒙古包。

但是,这个标志性的游牧符号,

已经在草原上不太常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牧区房车。


牧民为了方便外出放牧,

常常是一日两餐

所以餐食尤其早餐会格外扎实。

例如特色的锅茶

就是在砖茶和鲜奶、黄油、少量盐熬制的一锅奶茶里

加入奶制品、肉制品和炸制面食、炒米等,

能最大限度地补充能量,

让牧民不会因为在外少吃一顿而饿肚子。


图片

草原人爱养牛,因为牛群的行动以家庭为单位,独立生存能力也强,它们可以在草原上自由采食,不用牧民费心看管。大量的牛,使草原上牛奶易得且产量大,可以制成奶茶、酸奶、奶豆腐、奶皮子、黄油和奶酒等。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因为常常流动栖居,

为了能够在茫茫草原上分辨方向和位置,

人们用石块等材料垒出了敖包作为地标。

后来敖包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

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人们出门远行,凡路过敖包,

都要下马、下车参拜,祈祷平安,

还要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以求吉祥。


图片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敖包遍布蒙古各地,有的是单独一个,有的是7个或13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以“祭敖包”为前身,那达慕大会兴起。

大会上最不可少的项目是男子三项——

赛马、射箭、摔跤。

每逢盛会,

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都穿起节日盛装,

络绎不绝前来参观。

对他们来说,那达慕既是游戏和比赛,

也是亲朋好友的重要会聚。


图片

采编团队到达时,正好看到乌兰毛都草原上已经在布置那达慕大会的场馆装置。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在游牧之外,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

还能见到少数营渔猎采集生活的

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等民族。


白桦成为当地人的密友,

这种树木喜光且生命力强,

是在东亚阔叶植物区系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口感清甜的桦树汁也是当地特色的饮品之一。


图片

林中居所——撮罗子,也叫“仙人柱”,是木头搭起的呈伞形状的窝棚,夏天以桦树皮做盖,冬天用兽皮围苫起来,简单的结构使其也像蒙古包一样,便于在迁徙时移动。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文化

之美


PRAT

3


成吉思汗庙,可以说是乌兰浩特的标志。

这座世界唯一纪念成吉思汗的祠庙坐落于罕山之巅,

坐北朝南,建筑轮廓仿佛一个“山”字,

可以看出除了蒙古族风格,

还包含了汉族和藏族的民族建筑元素。


图片

乌兰浩特的这座成吉思汗庙与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遥相呼应。成吉思汗庙名为“庙”,实则是在特殊的年代以双关语暗指宗庙社稷。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图片

成吉思汗庙前的雕像,是其马上征战生涯的写照。八百年前,这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在这片疆域怀着雄心举兵西进,他所总结留下的战略战术至今还对各国作战理论有着重要影响。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而一路向西,

在阿尔山却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

森林之侧的阿尔山火车站

服务于连接白城市和阿尔山市的白阿铁路,

兴建于1937年,

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处重点文物,

保存完好,至今仍在使用。


图片

我们看到阿尔山火车站这幢低檐、尖顶的日式建筑周围有数以千百计的白腰雨燕飞鸣。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阿尔山多白桦,白桦的树皮易于剥落,

又往往带有不事雕琢的天然纹路,

因而成为了手工艺品的绝佳原材料。


树皮画,

是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一种特有的非遗工艺品,

以白桦树剥落的树皮为原料,

以中国山水画、国画等构图,

经过一系列裁剪、染色、雕刻创作而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非遗传承人在制作树皮画。左滑查看更多树皮画作品。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在乌兰浩特以西一百多公里的

乌兰毛都苏木(“苏木”意为镇)

勿布林嘎查(“嘎查”意为村),

一场盛大的蒙古族婚礼刚刚完成最主要的仪式,

热情的村民邀请我们参加篝火舞会,

人们围绕着火光旋转,

随着音乐的鼓点摇摆,

彼此展露发自内心的真挚笑容。


图片

蒙古族婚礼当晚的篝火舞会。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接连添续了几次木柴之后,

舞会接近尾声,

仅有的几朵云也散去,

我们再次转身深入草原,

广阔的视野中,

星空之美一览无遗。


图片

在远离光污染的草原观赏银河,即使不借助任何设备,也会被璀璨如珠宝链饰一般的闪闪星河深深震撼。

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仰望浩瀚星宇时,

我们不禁回忆一路的种种见闻,

以乌兰浩特为起始点,

足迹先后踏上兴安盟、白城、呼伦贝尔三个地级市,

这些地区的美正如这星空一般,

由各色的光芒交织。

我们看见森林与草原牵手,

看见诸河汇聚入湿地,

看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看见不同的民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满意的栖所,

看见胡焕庸线乌兰浩特段的山河之美。



向美出发

这一路上,我们探寻着属于乌兰浩特的

大美自然、地理、文化、历史印记,

它们建构酿造着我们的美好的生活;


共赴山河

这一路上,我们与凝结着

品质文化、人文气息、自然风情

和美好生活的香醇美酒,

探索着河流、山脉、森林、草原、

湿地、动物、民俗、工艺、文化,

共同感悟祖国大地的地理之美、

人文之美和神奇之美。

 

寻道中国

以“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活动,

寻找串联大美中国的历史逻辑,

中华文明体系中的文化象征,

也寻找在融合之美,

共生之美中走出的茅台之道。


下一站,敬请期待!


策  划:中国国家地理

采编团队:李雪斌 苏熠 蔺伯维 杨世骁 吴梦遥 赵雅靓 巩琦敏 

撰  稿:葡萄风

图片编辑:Phil

设  计:洪玥